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中国“造艺”海外圈粉无数。圆满收官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给英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杂技芭蕾《天鹅湖》将文化浪潮刮到韩国;更有10部华语舞台艺术作品首次以影像方式组队“出海”,实现了零的突破。首届“华语舞台高清影像环球展映”历时3个月圆满落幕,10部来自北京、上海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优秀舞台作品高清影像首次登陆英国,在伦敦、剑桥、谢菲尔德、莱斯特等多地影院展映,并同步开启线上付费观影渠道。
▲本次展演的海报。
成功出海
登陆英国5家影院
本届“华语舞台高清影像环球展映”为海外观众送上的优秀作品涵盖了舞蹈、话剧、京剧等多元艺术形式。题材既有西方经典,也有中国故事,包括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芭蕾舞剧《吉赛尔》、中国首部现代交响芭蕾《世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充满海派文化特色的《上海屋檐下》、西方经典创排《万尼亚舅舅》《厄勒克特拉》,香港话剧团粤语作品《武松日记》《原则》《暧昧》,赖声川导演、贴近当代社会题材和精神面貌的话剧《水中之书》,以及王珮瑜领衔的京剧《搜孤救孤》。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3部作品:《上海屋檐下》《万尼亚舅舅》《厄勒克特拉》。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充满海派文化特色的话剧《上海屋檐下》剧照。
10部高清影像剧目在伦敦、剑桥等地的5家影院放映多场,充分展现了中国舞台剧领域的产业及文化风貌,促进了中英两国舞台艺术的分享与交流,让观众通过舞台艺术打破文化壁垒,感受艺术的互通互融。
展映联合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在中芭《吉赛尔》映后,当地一位艺术管理者主动询问,能否邀请中芭演员参加明年伦敦的芭蕾舞gala演出,也有不少第一次接触中国戏剧的观众产生浓厚兴趣。“很高兴这次展映成为英国观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现当代舞台艺术发展现状的窗口。高清影像放映在最大限度保留舞台艺术真实性与即时性的同时,提供更为卓越的视角和更为经济的欣赏途径,在当下的舞台艺术国际交流与推广中,无疑是很好的抓手。”
市场密码
艺术品质+精准传播
近年来,多部中国作品以市场运作方式扬帆“出海”。
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法语音乐剧成功引进中国的北京九维文化,去年开始筹备开设伦敦分公司,今年六七月间,九维文化携杂技芭蕾《天鹅湖》赴伦敦上演13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全没有送票,平均上座率达到八成以上,周末几乎满场,而且九成购票者是伦敦当地观众。”杂技芭蕾《天鹅湖》带来的反响超出预期,目前,九维文化还筹划将话剧《白鹿原》及其他知名舞剧带到海外。
海外商业演出的落地不同于文化出访等交流活动,需要异国观众付出真金白银购票,考验的不仅是作品的艺术品质,比如《咏春》,将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记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融汇其中,直击观众心灵。还需要精准的跨文化传播,针对舞台高清影像,除了拍摄上与国际接轨,还要完善中英双语字幕,结合跨文化语境展开宣传。像王珮瑜主演的京剧《搜孤救孤》国内上演时,大家热切讨论的是她复刻了梨园传奇孟小冬的经典。而《搜孤救孤》高清影像伦敦放映时,外国观众并不了解这段梨园佳话,但他们对《赵氏孤儿》的故事很感兴趣,所以以此为宣传点也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厚积薄发
计划走进意法俄
高清舞台影像是近20年来在欧美兴起并流行的舞台艺术欣赏形式,主要是指通过多机位高清镜头同步捕捉现场表演声画,并以直播或录播形式传递给现场之外的观众。该形式2015年经奥哲维文化引进落地中国,目前已与英国国家剧院现场、英国皇家歌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等近30个艺术品牌和艺术机构合作,发行推广戏剧、歌剧、舞蹈、展览影像近300部,放映超过10000场,观影人次超过80万人。2018年起,奥哲维文化开始拍摄、制作中国本土原创内容的高清影像作品,并积极推动华语舞台艺术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奥哲维文化发行经理杨爽坦言,1部舞台高清影像的制作周期约在3个月到半年,此番汇聚10部华语舞台高清影像“出海”,十分不易。
对于高清舞台影像的海外前景,杨爽表示乐观,通过这种演艺领域的融合新业态对国内优质内容输出呈现,是未来的重要目标,也是文化出海“组合拳”的重要构成,接下来除了继续开拓更多合作院团、文艺精品,“比如我们一直在关注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目的国家也将新增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让更多中国作品走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东方气韵,展现文化自信。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