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2024凤凰湾区财经论坛上,众多业内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以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的形式,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走出去”加速全球化发展布局的机遇和挑战等,为企业未来的“出海”之路指明方向。
超3300家上市公司有海外业务
“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换挡期。在内部战略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共同驱动下,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历经30余年的发展,伴随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和引领性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也夯实高质量“出海”的基础。
宋志平指出,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等生,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发挥表率作用。2023年,沪深北三地5356家境内上市公司中,具备海外业务的公司超过3300家,海外业务收入规模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041 家,海外收入规模合计4.98万亿元 。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词。现在去阿联酋、中东、卡塔尔会发现,这些地方格力空调外机比珠海还要多。”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认为,“出海”路上不能总以市场和利润为主导,“企业要‘出海’、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不仅身板要硬,脖子也要够硬。格力始终坚信,掌握核心科技就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格力芯片已完成自研、自产、自用,并在家电领域实现领跑、领航、领先。”
“相较于其他行业,中国白酒‘出海’还处于起步阶段”。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汪地强表示,中国白酒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制造”之一,已成功出口至全球超过40%的国家和地区,其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稳步提升,不断展示着中国传统产业的独特魅力。
白酒“出海”正当其时,汪地强希望通过政策协同推进、规则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深入对接、标准的国际接轨下,中国酒企将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让中国白酒香飘世界。同时,白酒酿造作为传统产业,其发展由传承与创新共同成就。面对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白酒更要守正创新,在坚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培育“出海”新动能。
品牌是中国企业“出海”终极目标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中国及新加坡CEO曹虎在会上总结,中国企业“出海”有几个基本动力:“一是国内外成本差异;二是各国对不同产业的鼓励政策;三是汇率波动;四是新动力溢出。”什么是新动力溢出?他认为:“中国企业已进入高竞争力的时代,许多优秀企业的竞争力、管理水平、供应链和研发水平非常高,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需要进行全球化扩张,也就是溢出的动力,即企业竞争的国际化套利。”
曹虎强调,品牌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终极目标,中国企业要“出海”就必须打造品牌,依赖低成本和低毛利率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正处于品牌旧世界向品牌新世界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未来五至十年,许多源自中国和亚洲的品牌将成为国际品牌、全球品牌。出海的企业中,在宠物用品、电动汽车、家居、服装产品、智能电器等领域,这一趋势正在成为现实。”
如何成为国际品牌、全球品牌?曹虎提出一个简单的公式:高宗旨、高信任、高效果,这三个关键词构成品牌“出海”的核心方程式。“任何品牌要拥有品牌资产和价值,必须在三个领域做得杰出。一是品牌要超越产品,代表某种雄心、价值观或美好愿景,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二是品牌要建立受人尊敬的、极具创新的启发性形象,为生活带来乐趣;三是品牌要始终代表科技和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优秀的品牌产品必须是杰出、优秀以及高效的。”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