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振翅高飞”,深圳助力乡村振兴“扶摇直上”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文/图
2024-08-26 23:2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依托于我国这几十年来的人口红利、市场红利、全球化红利,以及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带来的技术进步红利。”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泾源在2024中国县域博览会暨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这些红利背后,县域及乡村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作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县域经济如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在孔泾源看来,应当充分利用县域和乡村丰富的工艺品和农产品资源,培养新的产业生态,并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这场8月23日至26日于广州举办的县博会中可以看到——广东省内,几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已经诞生,许多县域及乡村农产品持续“出圈”;放眼全国,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特色“名牌”走向世界各地,县域发展前景可期。

县域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可小觑。深圳市农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占路告诉记者,自2021年起,该集团就与汕头、韶关等地开展战略协作对口帮扶,建设以功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深度融合。这次县博会,其带来帮扶协作若干成果,展示白珠苦瓜、富硒鸡蛋、南澳金薯等自有产品。在智慧农业方面,该集团也不断夯实农业新质生产力“底盘”。

太空黄瓜、太空豆角、太空番茄、由太空种子培育而成的新品种蝴蝶兰“航蝴2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蔬菜、花卉在其展位悉数登场。据悉,相比于一般蝴蝶兰,“航蝴2号”色泽更加鲜艳、花瓣更显饱满,花期也延长半个月至一个月。深圳市农科集团与中国空间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通力合作,探索科技赋农,亦围绕农旅融合等领域,深化“湾区”带“老区”加速跑。

“我们在韶关新丰、汕头南澳和深圳大鹏新区都布局了特色农旅项目,目前在韶关新丰的功能产业园已流转土地近4000多亩,种有一些瓜果和蔬菜。”张占路介绍,该集团在汕头打造的南澳·四季西山田园项目,规划布局高科农田种植区、现代数字农业区和特色民宿区,一期已于2023年12月试运营,二期涵盖亲子度假、企业团建、研学旅居等配套设施,预计于今年12月正式运营。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收入1270万元,给村集体增加收益超50万元。深圳市农科集团一直为广东“百千万工程”和全面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国企力量与担当。本月初,其驻后宅镇帮扶工作队第一批刚刚收官,第二批随即进驻汕头。其成功对接圳帮扶、丰农优品等16家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电商平台,助力南澳14个农产品入选深圳消费帮扶“百强好产品”,销售额累计达860多万元。

记者现场获悉,县域商业“领跑者”廉江,是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之一,其“以产兴城”,积极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着力于新能源、智能家电、家居建材、电子信息和农副食品加工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徐闻围绕产业延链,大力推进精深加工,实现菠萝由“农”到“工”的跨越增值,远近闻名的菠萝,壮大了节日经济的发展,2023年,“菠萝的海”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1亿元。

在粤西,茂名高州已成功申报荔枝、龙眼、香蕉等9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打造6个超30亿元产业集群;在粤北,韶关南雄立足特色资源和原中央苏区县历史文化优势,成功创建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万多亩工业园区被列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广东省省级高新区,此次其广泛组织企业参展,期许借由县博会平台进一步“打开局面”。

商机客流旺,人声锣鼓喧。广东河源东源文化民俗“追龙”的精彩亮相,吸引大家目光,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东源是全省面积第二大的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0亿元,同比增长5.4%,经济体量持续排在河源市各县首位。而这项省级非遗项目,起源于明朝,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三,当地都会举办“追龙”活动,其中正月十二追香火龙,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繁荣昌盛。

“县博会作为一场综合性展览,充分展现中国县域经济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中国县域博览会组委会执行主任陈兰芬表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的展位,一匹有着“马中熊猫”称号的小矮马让观众纷纷驻足“打卡”。该展位负责人提到,德保矮马是世界两大矮马源流之一,目前全县约有3200多匹矮马。珍稀的矮马是当地文旅标志性IP,也是县域经济的助推器。

广西惠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来自广西隆安,为深圳福田的对口帮扶对象。有赖于深圳的助力,该公司今年拟新建2栋养殖场。此次县博会,其带来特色养殖深加工产品,希望被更大的市场“看见”,拓宽客源和销售渠道。近年来,广东坚持把产业协作视为与桂黔东西部协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帮扶强链补链延链,目前逐步形成13个产值数十亿元甚至超百亿元级的产业集群。

在“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便有粤桂协作有序、有力推进的证明。“巴马水、空气、阳光、地势、土壤等条件好,造就饮用水、香猪肉、黄金玉米等很多好产品。深圳大鹏和广西巴马自2016年开展结对以来,在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深圳市大鹏新区挂职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党委常委、副县长王锐指出,深圳带动巴马的消费帮扶数额从2019年的200万元跃升至如今的1.8亿元。

依托深圳帮扶将优质产品“打出去”的,还有广东河源紫金。“自2018年以来,深圳龙华对口帮扶河源紫金,涉及农业、工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紫金茶叶种植面积从3.5万亩翻番至8.5万亩。”河源市紫金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邓富明同记者谈及,深圳市天翔达鸽业有限公司在当地落户硒鸽河源养殖和繁育基地,目前肉鸽年产量达1000万羽,一只只小鸽子让乡村振兴产业“飞得更高”。

来自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河源基地培育我国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种种鸽“天翔1号”,结束我国肉鸽原种依赖进口的历史。除了肉鸽,此次县博会,紫金盼望已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里的粉丝、辣椒酱、丝苗米、紫金禅茶等农副产品能够飞往更远的远方。

截至记者发稿,县博会达成经贸合作签约项目154项、产销签约项目80多项,总金额分别为458.27亿元、92.42亿元。这个以“办展就是办事”为原则的展会,为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多元路径。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