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地·著书者说 丨“景面文心”:孟兆祯的中国园林观

高媛 张弛
2024-08-25 09:14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孟兆祯园林三书 《中国园林鉴赏》 《中国园林理法》 《中国园林精粹》 北京出版社 2023年7月版

中国园林嬗变于自然山水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南朝刘宋时期的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点明,“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热衷于山水的造园家往往也是文人和画家,园林即是他们在自然空间中欣赏山水、挥毫求“道”的艺术创作。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自然观便注重“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现代中国的风景园林更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开拓者,孟兆祯先生不但在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理论方面有独到见解,而且开创了守正创新的新时代风景园林思想体系。北京出版社这套“孟兆祯园林三书”,便是孟先生躬身园林的英华。

孟先生在自序中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总纲,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这套“孟兆祯园林三书”分别命名为《中国园林精粹》《中国园林理法》《中国园林鉴赏》。其中《中国园林精粹》共六章,从艺术哲理的角度总述中国园林;《中国园林理法》共九章,为造园理论手法主题研究;《中国园林鉴赏》共两卷十二篇,介绍中国园林实例,上卷八篇为私家园林实例,下卷四篇为帝王宫苑实例。纵观三书,既积淀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深厚古意,又饱含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蓬勃新篇。

《中国园林精粹》总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营造理念,探讨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中国园林艺术、中国园林哲理、中国园林假山及中国园林理水。中国园林艺术从历史、特色、理法三个方面展开总述,最能展现本书广博无疆、穷尽精微的特点。中国园林哲理全面解读了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中国园林迤逦生发的源流。中国园林假山分以三章介绍假山浅识、掇山技术及北海假山艺术;中国园林理水则以颐和园为例,阐发其理水的目的及意匠,提出现代造园理水也应古为今用、师古创今的理念。

《中国园林理法》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园林的统一理法,共有九个章节,分别为明旨、立意、问名、相地、借景、布局、理微、封定、掇山,一起构成了中国园林“共同遵循的设计序列”。孟先生指出,中国园林艺术与中国文学绘画同宗同源,彼此的联系丝丝入扣,如“立意”要求在造园前先构思园林意境,“问名”指用文学艺术化的语言表达景点名称,“布局”则强调遵循起、承、转、合的造园序列……在全面阐述中国园林“景面文心”特质的同时,孟兆祯先生还结合园林实例和设计实例进行解读,如“问名”章节介绍了苏州同里退思园园名取自解甲归田、“退而思过”之意;将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桥梁命名为“神龙脊”,充分表现了壶口瀑布的宏大气势;在深圳仙湖植物园设计休憩佳处“两宜亭”,点明了此处山水皆宜之景色……这些经典的园林实例使得园林理法的论述既春风化雨,又有的放矢。

《中国园林鉴赏》撷取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实例,进一步诠释传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艺术成就。将本书与《中国园林理法》对照来读,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营造理法在园林实例中的具体应用。书中所选园林实例颇具慧心巧意,既包括我国传统四大名园,还收纳了作者多年考察研究所识之精华。行文维度既遵循《中国园林理法》中提到的主要序列,又根据园林实际进行了灵活调整,使得文章既严于章法,又富于变化,给人以张弛有度之感。

孟兆祯先生自1952年投身新中国风景园林事业,70年间潜心教学、研究和实践,在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领域深耕不辍,守古意,创新篇,为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读“孟兆祯园林三书”,数千年中国园林艺术跃然纸上,卧游其中,方可于精粹见天地,于理法触精微,于鉴赏知博观。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高媛 张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