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海风轻拂,盐田区灯塔图书馆内,一场关于诗歌的浪漫之约悄然上演。中国当代文坛的新星、屡获文学殊荣的深圳“05后天才少女”诗人姜二嫚,与父亲姜普元一起做客“灯塔夜话”活动,与读者开展一场关于诗歌与成长的温馨对话。
▲姜二嫚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用诗歌表达自我探索世界
自两岁五个月时,在纸上落笔写下第一首作品《大梅沙》的那一刻起,姜二嫚便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她而言,诗歌不仅是自我表达与生活记录的工具,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灵感乍现之时,她便会迅速提笔,生怕错过任何细微之感。无论是月下温柔的目光交汇,还是黑夜中灯火如烫铁般在夜幕上烙下的洞见,这些瞬间都被她以诗意盎然的手法定格。
《雪地上的羊》《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姜二嫚的诗》《在白亮的星星之间:姜二嫚的世界》,以及即将面世的散文集——这些作品构成了姜二嫚丰富多彩的创作轨迹。荣获“磨铁诗歌奖·201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全国鲁藜诗歌奖、深圳青年文学奖、两度“深圳十大佳著”奖、东山岛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大奖等荣誉;亮相央视《朗读者》、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芒果TV《放学别走》、广东卫视《见多识广》、山东卫视《黄河文化大会》、河北卫视《开卷有益》及法国“诗人的春天”诗歌节等众多舞台……这位17岁的少女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对周遭世界的敏锐感知,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姜二嫚部分作品。
▲姜二嫚部分作品。
▲姜二嫚部分作品。
“唯有热爱生活,方能创作出动人心魄的作品。”在姜二嫚眼中,写诗是锤炼与放飞想象力的过程。她的灵感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亲身体验。无论是沉浸于绚烂的绘画色彩之中,还是亲历农耕的辛劳与丰收的喜悦,这些多彩的生活片段犹如沃土,孕育出她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滋养着她诗歌的根基。
随着作品陆续问世,诗歌不仅为姜二嫚搭建起了一座与世界对话的桥梁,更见证了她成长的每一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与读者的反馈,拓宽了她的视野,加深了她对世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坦诚地说:“出版的经历让我接触到了更多的人,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文学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在“爱阅之城”茁壮成长
在文学的浩瀚星海中,姜二嫚不仅深耕诗歌的田地,还广泛涉猎众多文学大师的佳作。从威廉·福克纳深邃的南方叙事,到莫言笔下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乡土中国,她从中汲取着不同文学流派与风格的养分。“阅读他人的文字,就像是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相遇、对话,这种独特的体验让我在文学的海洋中乐此不疲。”姜二嫚说。
自踏上文学之路以来,姜二嫚凭借丰富的内心感受和对世界的饱满之爱,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呵护。“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提及家人,她的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与温暖,“父亲为人宽容、真实、真诚,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他不仅是慈父,更是一位深谙教育之道、注重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智慧父亲。”姜二嫚对深晚记者说道。
教育是引领,而非灌输。在父亲的陪伴下,姜二嫚的阅读生活从聆听讲述开始,逐渐过渡到亲子共读,再到自主阅读。这一过程中,父亲始终以平等而尊重的态度倾听她的每一个想法,鼓励她自由表达。“这种坦诚与真实,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父亲形象,更是以身作则为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榜样。”
近年来,深圳涌现了一批批青少年作家,从80后、90后,到今天的00后,像姜二嫚这样的文学新秀正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未来文学力量,展现出“文学深军”的蓬勃气象。在姜二嫚父女看来,这正是深圳浓厚阅读氛围的最佳体现。在这座“爱阅之城”里,只要用心浇灌,用爱滋养,每个孩子都能在阅读中找到自我,成长为既有深厚学识,又富有情感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