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中“培训陷阱”?看“法律明白人”如何帮助市民解困局| “法律明白人”典型案例

深圳普法微信公众号
2024-08-13 18:16
摘要

学习一项技能

有利于我们寻求新的就职机会

但也要当心遇上“培训陷阱”

一旦遇到要如何解决呢?

今天,普法君带大家看看

“法律明白人”是怎么做的

经济压力+职业转型

双重压力让他掉入“培训陷阱”

W先生已待业半年了,经济压力和职业转型的双重影响让W先生倍感焦虑,迫使他开始在网上寻找培训机会,以期通过学习新技能来改善就业前景。面对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最终,W先生被“保就业,高薪回报”宣传吸引,选择了一家位于龙华区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并在销售人员的承诺下,支付了两万多元的培训费用。

(图文无关)

钱交了,W先生算是安了半颗心,原以为按部就班完成培训,就能顺利就职,可这培训课程越上越不对劲,实际教学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意识到不对劲,W先生决定申请退款,可此时竟发现合同写明的退款条件十分苛刻,还对纠纷管辖地有特别约定,这对W先生的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还能维权成功吗?一筹莫展之时,W先生求助到福田区福田街道福民社区。

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设陷阱

“法律明白人”固定证据解困局

收到W先生的求助后,福民社区的“法律明白人”钟柏伦、社区法务徐俊威第一时间介入,首先安排社工,对遭遇打击、承受着巨大压力的W先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平复情绪,恢复生活信心,待W先生情绪平复后,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地了解了机构宣传途径、销售人员的承诺、合同具体内容及签订情况几方面的情况,寻找案件突破点。

(图文无关)

钟柏伦对合同进行全面审查,发现多个问题:

销售人员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包括夸大培训课程效果,承诺不实的就业服务;

合同中设置的退款条款不合理,对消费者有多处限制;

合同中存在多个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条款,如使用学员个人信息进行宣传等。

随后,W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培训场地,并通过徐俊威的指导,固定机构使用学员个人信息进行宣传的证据。

最终,在“法律明白人”钟柏伦、社区法务徐俊威的帮助下,W先生积极地与机构协商,成功拿回了两万元的培训费用,挽回了损失。

面对消费陷阱保持警惕

遇到消费纠纷及时求助

因生活的压力和急于求职的心理,W先生轻信培训机构的宣传,落入了陷阱,普法君提醒大家,作为消费者,面对各类宣传,务必保持冷静,多方面比较,不被虚假宣传所诱导;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并理解条款,尤其涉及退款、违约责任等关键点;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保存证据,合法维权。

商家应诚信、规范经营,若作虚假、夸大宣传引发消费纠纷,必将承担法律责任。

在此案中,钟柏伦、徐俊威作为“法律明白人”和社区法务,凭借自身的法治素养和法律知识,为群众提供支持与指导,送去了法治温暖。

把“法律明白人”工作特色与特区城市特色相结合,培育提升人熟、地熟、事熟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不断丰富拓展“法律明白人”工作形式与内容,深圳正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编辑 杨茜雅 审核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