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部中医专病诊疗指南正式在深发布!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陈骁
2017-11-14 20:23

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承办的《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发布会暨糖尿病国际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在此次会议中,世中联首部中医专病诊疗指南——《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正式向全世界发布。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等出席活动。

据了解,该《指南》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引进的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负责人——世界中联立项、内分泌专业委员会承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主持,由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学术团体、糖尿病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并于2017年10月21日在泰国首都曼谷由世界中联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该《指南》能够进一步规范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帮助我国及相关国家在治疗、防控糖尿病上进行科学的指导,对攻克糖尿病这一世界难题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大大推进了中医药标准化进程,能够有效促进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医药在重大疾病的主流治疗方面做出国际性示范。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高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使其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疾病。据统计,全球20-79岁超过4亿人患糖尿病,中国是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1.1亿人,此外还有约4.9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超过13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药在糖尿病前期干预、糖尿病多代谢紊乱的综合调控以及并发症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首席专家、该《指南》牵头人仝小林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基于“脾瘅”理论辨治2型糖尿病,其“郁热虚损”辨治理论体系已整体纳入指南,通过建立“膏浊”辨治理论体系,实现了“糖-脂-压-肥”多代谢紊乱的一体化治疗,解决了国际上代谢综合征缺乏整体治疗的难题。通过方药量效关系研究,填补了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的空白。其研究成果让纯中药降低糖尿病转化率达32.1%,解决了纯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难题,也有效地延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张天奉介绍,依托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该院引进了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仝小林教授领衔的内分泌团队,其牵头制定的该《指南》不仅能为中医药在重大疾病诊疗方面作出国际性示范,也为国内外中医师的临床实践、国际中医药法律法规制定、国际中医药标准的整体建立等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一切以市民健康为中心,医院还将逐步建立代谢病中医防控体系,打造华南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高地。

仝小林教授团队的加盟,让深圳市民近距离享受到国内一流的诊疗服务。11月14日下午,广中医深圳医院还举行了大型义诊活动,义诊专家包括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仝小林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李敏、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朱向东,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省级名中医朴春丽等十余位国内著名专家。在义诊现场,专家们除提供诊疗服务外,还为市民进行了有关糖尿病预防、保健等的相关建议及相关的营养咨询等。现场参与义诊咨询的市民高兴地说,”能轻松地约到这些国内、知名专家,真是想不到!”

【各界点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杨荣臣副司长指出:该《指南》的制定,是中医药专病国际标准化建设的先行者,为我国在中医专病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和占领制高点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世界中联秘书长桑滨生表示:《指南》的制定填补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专病国际诊疗指南方面的空白,希望该《指南》发布以后,能够在国际推广并广泛应用。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这是落实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战略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将对建立完善糖尿病三级防控体系,规范国内外糖尿病中医药诊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对推进深圳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进程,促进海内外中医药事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陈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