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过半,被誉为深港“第一口岸”的深圳罗湖口岸呈现全年跨度最长客流高峰的繁忙景象。
据深圳边检总站统计,自7月1日至31日,超542.9万人次中外旅客从罗湖口岸出入境,同比增长25.5%,整体客流呈现逐周上升趋势。罗湖边检站抓好“合、需、新”三字要素,扎实做好暑期口岸旅客出入境通关保障,以通关提速推进“口岸经济”提效,以文化国门建设推进“以文塑旅”提级,乘势聚能释放口岸发展和国门文化活力。
“合”:全力保障口岸安全畅通
进入暑期以来,在奥运会等全球性赛事的加持、“China Travel”热潮的兴起下,跨境旅游双向升温、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罗湖口岸客流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日均达17.5万人次,出入境大厅随处可见“几大几小”的家庭游旅客和外国游客。
在口岸旅客“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背后,是罗湖边检站持续提升通关效能的有力支持。该站以“畅通口岸快速通关、拓展服务跨境新业态”为主要抓手,依托“三队两区一中心”新型警务运行机制,制定专项勤务方案,科学预测客流,施行“三级”应急支援、“检查+巡查”双线联动等勤务机制,加强与海关、港方沟通协调,进一步优化候检区域设置、强化人流密集区的安全引导和秩序维护,及时回应解决广大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营造安全顺畅温馨的通关环境。
“今天准备带小孩去香港迪士尼,再去法国看奥运赛事,祝福中国健儿闪耀巴黎!”内地旅客张先生带着妻儿计划到香港乘机飞往巴黎。虽然罗湖口岸人流如织,但“纵享安全丝滑”是张先生一家通关后的真实感受。
“需”:惠企助民赋能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扩大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范围,深圳各口岸辐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劲。罗湖口岸作为各大旅行团首选的跨境旅游集散地,超700余个144小时外国旅行团在这个暑期从罗湖口岸出入境,体验中国之旅。罗湖边检站立足口岸实际,在聚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助力打造全方位双向开放枢纽。
“我们的需求在哪里,罗湖边检站的通关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经常出入罗湖口岸的导游李先生表示,该站为旅游公司协调解决7项困难,针对144小时免签旅游团“客量大、时间紧、首次入境占多数”等特点,升级服务流程和标准,与旅行社建立预报机制和优化团体旅客验放机制,采取“专区候检、专区验放”,预置充足警力,开足查验通道,并选派英语专业民警及时引导旅行团快速顺畅入境,解决现场突发状况问题,打造“便利来华第一站”。
“省时、省力、省钱!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来中国内地体验美食、交通和景区服务,这样的‘China Travel’更‘City’。”在得到该站民警指引开通网上支付帮助后,144团友开心地说道。为更好满足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需求,该站还在国门口岸配合宣传外国人来华在华支付便利政策,为推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方面提供有效支撑。
“新”:文旅融合迸发昂扬活力
在跨境游“热辣滚烫”的同时,文化游也备受青睐,因一场赛事、一个展览、一部戏剧而奔赴一座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文旅融合、业态升级提供契机。7月以来,由香港、深圳举办的“中华文化节”“深港文化月”等系列活动让众多游客纷纷为岭南故事而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和深厚让我感到震撼,这次市集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来自印度的妮妮女士拿着购买的中国结感慨地说。
旅游向上,打开文化传播新空间;文化下沉,满足多元旅游新需求。这个夏天,罗湖边检站立足“文化国门”建设,打造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新窗口,联合罗湖区政府通过举办的非遗文化市集、深港交响乐快闪等多项活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了解中国,让中外旅客更加直观地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多元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图片动态】
桂花
00:31
定岗湖湿地公园:沙井街道的城市绿境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月2日拍摄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定岗湖湿地公园。公园内景观优美,湖水与绿地相映成趣,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也成为了沙井街道生态环境中的一抹亮色。#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00:23
蝴蝶蝴蝶,吃啥呢?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