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身一人来到深圳打工,现在公司拖欠不发工资,我该怎么办?”面对前来求助的群众胡大姐的担忧,福田区南园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律师放缓语调,耐心安抚其情绪并为其厘清法律问题,“手把手”引导她整理证据、申请仲裁立案。胡大姐对此深表感激,表示自己终于清楚如何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随即提出了法律援助申请。
这一幕,正是福田区法律援助处驻南园街道工作站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这里,不仅是群众心声得以倾听的温暖避风港,更是百姓在法律维权道路上的坚实后盾。截至目前,该站点已安排律师值班超百次,接待群众来访、来电咨询234批次,成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宗,为受援人挽回或争取经济利益高达34万余元。此外,工作站还通过举办普法讲座、送法进社区等活动,让“小站点”发挥了“大作用”。
整合基层力量,高效衔接助力
法援工作站点以值班律师、街道及社区联络员为基础设立“南园法援小组”,同时调动法律顾问、调解员、劳保人员、妇联执委、“法律明白人”等基层公共服务力量,充分结合站点的专业优势与各专员的群众优势,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零距离”收集“第一手”群众诉求,及时介入苗头隐患事件。
近期,街道妇联接到一名妇女求助,反映家暴的问题,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立即组织协调,调解过程双方对家庭纠纷争执不下,妇联执委当场连线法援律师线上释法说理,法援律师进行充分分析,同时严肃告知男方家庭暴力的严重性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经多番调处,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后续,在妇联和法援律师的见证下,双方当事人到调委会签订书面协议,成功化解此宗家庭纠纷。为切实保护妇女权益,妇联和法援工作站点对该案件保持关注状态。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法援工作站点对社区联络员、妇联执委、“法律明白人”进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专项业务培训,侧重介绍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置和分级分类、未成年人保护的强制报告制度等法律知识与实务操作流程,让工作人员学习、运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从而更好地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靶向式”专业服务。
锚定“三个群体”,提升服务温度
以“法”之名守护“她”权益,打造妇女权益保护“避风港”。近日,法援工作站点联动滨江社区党委、锦龙社区党委,成功举办两场“以‘法’之名 守护‘她’权益”的普法讲座,帮助居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据悉,两次活动共计80余人次参加、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0人次,让居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法援护苗携手“童”行,搭建未成年人成长“防护墙”。工作站点坚持将“法援护苗”主题落实在每一次服务中,近期,法援律师接到一起未成年人被电子市场档口老板违规辞退且扣留押金不还的案件。为全面稳妥推进事项化解,工作站第一时间启动“调解+援助+仲裁/诉讼”绿色服务链,一方面将纠纷情况告知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调解,另一方面指导未成年人收集好劳动关系佐证材料。在知悉调解不成的情况后,法援律师立即告知家长陪同未成年人通过网上途径申请劳动仲裁,顺利引导未成年人通过法律途径处置纠纷。
工作站点还联动街道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携手走进福田区上步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主题活动,现场以案释法,再以小奖品为激励开展问答游戏,气氛活跃,在一问一答中,学生们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法援惠民生,开启劳务维权“直通车”。在辖区某幼儿园装修项目工程中,有4名劳务工人反映被长期拖欠工资且双方无法和解,对此,工作站点及时接待讲解,最终劳务工人接收建议,表示希望提供民事诉讼立案指导。经值班律师沟通了解,该案件属罗湖区人民法院管辖,但依旧事无巨细向当事人解析流程,协助准备立案材料并预约立案时间,成功引导其至罗湖区人民法院起诉。
法援工作站点与街道社区调委会、信访部门日常保持密切联动,及时响应,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合规途径处置劳资纠纷。因地制宜,在中建三局南华村项目部生活区,联动南华社区党委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法律宣传”为主题进行普法宣传,让农民工群体尽可能了解自身权益,掌握维权途径,增强法律意识。
接下来,南园街道法援工作站点将持续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法律援助便民惠民利民服务品牌,坚持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标准,联动多方主体,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努力畅通群众法律援助申请渠道,提升法律服务质量,为辖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驾护航。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