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组太极拳项目,来自深圳技术大学的罗静妍脱颖而出,以一套飘逸自如、行云流水的42式太极拳赢得青年组桂冠。这是太极拳首次被纳入四年一届的市运会竞赛范围,深圳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学子参赛。
中华武术传承千年,源远流长。于年轻一代而言,专业太极拳赛事既是“武台”,也是舞台。透过太极拳,看见一扇深圳大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互动的窗口。深晚记者对话多所深圳高校武术协会负责人发现,太极拳不仅是竞技场上的风采展现,也是深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拓展社交圈的一种方式。
国漫照进现实“太有范”
“第一次接触太极拳,完全是被它的酷炫所吸引。”罗静妍笑着回忆道。“大一社团招新时,武术协会老师为我们做了一次表演,流畅的动作和深沉的呼吸,像国产动漫《一人之下》的场景照进现实。”从那一刻起,太极对她来说,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起初罗静妍只是出于好奇加入了社团,很快她就被太极拳的深度所吸引。“每一次练习,都能发现新的乐趣,就像是一场无尽的探险。”她分享说。太极之路充满挑战,从动作的精准到呼吸的调控,每一步都需要细心雕琢,“有时为了掌握看似简单的招式,可能需要反复练习数十次,甚至上百次。”
持之以恒的练习中,罗静妍技艺日益精进,学会了如何在快节奏的大学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每当压力袭来,我就会沉浸在太极的世界里,专注于每一次呼吸和每一个动作。”全身心的投入,能让她暂时忘却烦恼,找回内心的平和。
黄雨津与施棋耀,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武术协会会长。两位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大学生,在加入各自学校武术社团前,已有武术训练基础,对太极拳颇有研究。接任会长一职后,两人在校内积极推动太极活动,带领社团参与校内外比赛,增强社团知名度与吸引力。
“刚开始,很多人对太极拳并不感兴趣,觉得那是中老年人的运动。” 施棋耀回忆道。为改变同学刻板观念,施棋耀在社团内部组织举办体验课,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比赛,通过竞技展示太极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同学关注。他解释说,比赛展示了太极的技术美,也让同学看到了太极有“范”的一面。
黄雨津强调了太极文化的教育意义:“我们在教授太极拳基本功时,还会讲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哲学思想,让同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对于那些对太极拳充满疑问的新成员,施棋耀总是耐心解答:“每次被问及零基础是否能学太极,或是太极对个人有何益处,我都会分享社员的真实故事。太极不仅能够改善体质,还能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灵成长。”在他的带领下,社团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校园内重点社团。
“我希望有一天,当大家提起太极拳,不再仅仅联想到公园里的老人,而是想到一群充满活力、追求身心和谐的青年人。” 三位武术协会会长对此满怀憧憬。
在“武”台靠“拳”交友
2023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18至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在心理或行动上存在“社交卡顿”。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在追求学业和职业目标的同时,感到与同龄人建立深度联系的难度日益增加。
“进入大学发现交朋友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环境中。”黄东明坦诚地说道,他通过社交媒体留意到罗静妍分享的社团动态,对太极拳产生了兴趣,主动申请加入,希望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
加入社团半年,黄东明掌握了太极拳基本拳法,与队友建立了友谊,在团队中找到了归属感。在社团的推荐下,黄东明与其他成员一同代表深圳技术大学参加深圳市运动会,团队最终获得二等奖。
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黄雨津与施棋耀也见证着一幕幕社团成员通过共同的爱好和目标,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故事。他们经常组织社团成员参加各类比赛,以赛促练,通过集体活动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也让成员在互相支持与鼓励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黄雨津分享道:“每次比赛前的集训,大家都会全力以赴,这种共同奋斗的过程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无论赛后成绩如何,我们都会聚在一起总结经验,享受那份因团队努力而来的成就感。”
施棋耀强调了社团活动在促进成员个人成长方面的作用:“在社团里,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无论是技术上的提升,还是社交技能的增强,大家能在相互学习和帮助中共同进步。”
传承太极拳 深圳在努力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评审通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太极拳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众多高校积极响应,将太极拳课程纳入体育选修课体系。
运动科技平台Keep发布的《2023国民健身趋势趣读》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传统健身方式因其动作舒缓、容易学习的特点受到年轻人青睐。2023年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慢健身”课程的总人数较2022年增长7.93%,较2021年增长46.1%。
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郭庆严见证了深圳太极热的兴起与发展。在他看来,大学生群体对太极拳的热衷,是个人健康意识的觉醒,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信号。
“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有效的放松方式。太极拳的缓慢、柔和以及内在的冥想特质正好满足了他们对身心平衡的需求。” 郭庆严分析道,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平衡、顺应自然等哲学思想,与当代年轻人倡导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大学生参与太极拳增强了个人体质,还在无形中促进了社会体育氛围的形成。 郭庆严说。“他们的参与为太极拳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更加充满活力。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太极体验,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
“我们希望看到太极拳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一颗明珠。”郭庆严透露,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已编写了一套专门针对校园的太极拳教材,并且这套教材正处于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研究会将加强与教育机构及社区团体的合作,组织更多面向公众的太极拳活动,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保护和推广这一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实习生 钟文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