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东莞理工学院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新生正式报到。376名新同学带着录取通知书、拎着行囊分别前往松山湖校区、莞城校区报到并入住,开启在莞工的研究生生涯。
他们的专业包括资源与环境、机械、国际商务、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等9个方向。其中,国际商务、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的同学将在莞城校区展开学习,资源与环境等7个专业的同学则将在松山湖校区度过接下来的研究生时光。
投入小学期专业实践,从北到南赴莞求学
近日东莞天气多变,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倾盆大雨,但也难阻新同学的报到热情。
核验身份、搬运行李、指引报到路线、领取宿舍钥匙,各项报到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现场还设置了新生咨询点,为新生答疑解惑,提供了咨询群等,极大提高了新生入学入住的满意度、幸福感。
东莞理工学院副校长徐勇军向同学们介绍专业实践培养的安排,嘱咐同学们积极参加校院两级的入学教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夏季小学期的专业实践和课程学习,尽快融入莞工大家庭。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新生王双龙独自前来莞工报到。他表示,高考的时候,为了体验北方的风土人情,自己选择了去河北读本科。如今南下广东,选择来到东莞,在莞工攻读硕士研究生,是考虑广东气候更宜人,有利于他全身心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这里也离他的家乡湖南永州、同在广东生活的父母更近些,方便一家团聚,以慰乡情与亲情。
王双龙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精进相关专业技能,并与导师及同学积极沟通交流,在良师益友之中汲取有益养分,让自己茁壮成长。他期待,与莞工一起成长,用理想的笔书写新的履历和篇章。
室友携手再续学缘,学术成长体验青春
张中泉是与同学张鑫盛一起结伴前来报到的。四年前的盛夏,张中泉收到了东莞理工学院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在莞工度过了一段难忘美好的青葱时光。四年后,他决定在机械方向继续深入学习,成功以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新生的身份回到熟悉的校园。他笑说,“再进莞工,继续从学弟熬到学长!”
张中泉与张鑫盛读本科时就在同一个专业。两人虽然在不同班级,却幸运地被分到同一间宿舍,也因此成为好友。考研期间,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分享学习经验,最终双双考上了本校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段特别的经历,也更坚定了他们继续在学业中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信心与决心。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王婵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莞城校区报到。来自四川的她对莞工的一切都有满满的新鲜感,期待在莞工体验到青春的别样色彩。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王婵已有明确目标,首先是获得学术成长,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同时,通过努力拿下奖学金,“这不仅是对自己学术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家人和老师期望的回馈。”
【延伸阅读】
启航新征程!广东医科大学迎来570名2024级临床医学硕士新生
7月4日,广东医科大学迎来了570名2024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他们将在这片学术的沃土上开启崭新的学习旅程。未来10天时间里,新生们将通过入学教育及公共课的学习,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7月5日的开学仪式上,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邝卫红向新生送出寄语。他希望,新生们要志存高远,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要坚守医者仁心,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于人民;要实干笃行,保持科研恒心,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专业的高峰;要创新致远,永葆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
导师代表罗海清老师分享了自己作为医学教育者的经验与感悟。她强调,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应始终铭记守护人类健康的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医学素养和临床技能。她提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同学们需要积极参与临床实习和病例讨论,这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科研能力至关重要。
新生代表高欢同学则表达了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和决心,展现了他们准备在医学领域勇敢探索和坚定前行的精神风貌。
放射肿瘤学专业新生毛丹虹同学表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对我们职业道路的谏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我们所有新生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是以后的生活中应有的态度。”她表示,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接受失败与挫折,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研究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