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誉的马未都,日前陷入一场舆论风波。
近日,有博主在某社交平台发文称,2024年5月31日,其所在公司“北京观复文化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观复”)在事先未与员工或员工代表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布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人数达到80余人,裁员理由为“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相关资料显示,北京观复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从事文化艺术业为主的企业。马未都于2016年6月任法人代表,持股超95%,但公司在2024年6月24日进行了法人变更。
企查查中显示的控股信息及法定代表人变更信息。
企业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已申请仲裁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该公司员工张先生近日在电话中称,在未经提前协商的情况下,自己被观复文化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公司至今未提出赔偿事宜。据其介绍,观复文化共有员工86人,一开始有80余人收到了同样的解除劳动合同相关通知。不过,这一数据未能获得观复文化方面的证实。
6月28日,张先生收到了北京观复的离职证明,要求员工签字自愿离职,但他并未签字,并申请了劳动仲裁。张先生表示,解除合同通知并未对“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作具体解释。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解除20人以上劳动关系,需要公司向当地劳动部门报告,待收到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回执之后方可进行裁员。
7月3日,观复文化办公地。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许浩律师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人社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法学博士、教师李静表示,即便是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裁员,程序上也有相关规定。涉事企业在未事先沟通情况下,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裁员80名员工的事由并不成立,可能存在违法解除的嫌疑,被裁员工仲裁或诉讼企业符合常理。面对突如其来的裁员、后续工资发放和赔偿问题时,员工要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裁员原因、裁员通知时间、通知形式、是否有经过协商、理由是否成立等。
申请仲裁就不发工资?专家:不符合法律规定
据张先生透露,因公司未提供合理赔偿方案,此前有部分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但有些员工出于经济压力大等原因,又撤回了仲裁。目前,申请仲裁的员工还有10余人。多名申请仲裁的员工表示,每月6日是公司的发薪日,但他们的工资只发到4月,公司的理由是参与了仲裁,所以不能发放5月份工资,部分员工因为没有参与仲裁,所以正常收到了5月份的工资。
对此,李静表示,根据通知,劳动合同解除时间是6月30日,而5月和6月的工资应当正常发放,与员工撤不撤诉并无关系。因此,企业以员工不撤诉为由未发放工资,不符合法律规定。
“京城第一收藏家”已深陷风波
资料显示,马未都个人名义任职的企业有24家,包括观复博物馆、北京观复文化有限公司、上海观关影视文化工作室、上海观观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宁波观复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等,其中担任法定代表人的14家,担任股东的13家,担任高管的11家。
“28年来,我们一直是运营最好的民办博物馆”,近日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在与媒体交流时表示。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马未都曾表示,观复博物馆跟一般博物馆不太一样,与其他博物馆间呈现出的间离感相比,观复博物馆强调参与感,能够近距离参观。
2022年马未都直播带货“天鹅玉”引发了玉石圈的巨大争议,被指碰瓷和田玉。他的抖音账号显示,近一年没有文玩带货直播,四次直播只与签售会、新书发布、公开课有关。不过,其日常视频作品还在正常发布,最新作品于7月1日发布。此前,马未都曾在上海、杭州等多地开办博物馆,其中以马未都为法定代表人的厦门观复博物馆在去年6月被福建民政厅列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目前已被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7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马未都微博留言,就此次裁员风波表达了采访诉求和问题,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综合来源:央广网、每日经济新闻、羊城晚报、金融界、上游新闻、企查查)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