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到家园! “南方叙事文学讲堂”第三讲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通讯员 徐丽兰 文/图
2024-07-03 17:36
收录于专题:万象罗湖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南方叙事文学讲堂第三讲”在罗湖区文艺家之家举行。此次活动由深圳市罗湖区文联、罗湖区作家协会与吴亚丁工作室联合举办。

日前,“南方叙事文学讲堂第三讲”在罗湖区文艺家之家举行。此次活动由深圳市罗湖区文联、罗湖区作家协会与吴亚丁工作室联合举办。

吴亚丁以“潮湿的南方,文学的南方——从文学到家园”为题,从深圳文学的发展脉络到深圳文学的思想资源做了回顾和分析,对“南方叙事”中的城市书写及其现代性进行一个重新的定义。他以深圳文学的亲历者、创造者、过来人的感性经验,具体地呈现了深圳文学独特的精神立场。

为什么提倡南方叙事?为什么是南方而不是北方?吴亚丁表示,南方与北方在文化基因与历史传承、文化环境与生存环境、文化价值等方面都有不同。“新生的南方文学就是在与北方文学的对话中的开始。深圳文学没有过去,深圳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丰富其文化背景。深圳文学只有现在,深圳文学的未来在于通过创造性想象,构建其深圳人新的精神家园。这才是深圳文学所要到达的地方。”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奇云认为,深圳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了深圳文学具有独特的修辞方式和话语。“深圳文学关注人,也关注我们自身欲望的表达和情感表达的合理性。深圳独特的、新兴的都市文化,在与北方政治文化的对话中建立了自身的言说方式。这才是南方叙事价值所在。”

罗湖区作家协会主席谢湘南表示,从文学的本体上来看,乡土题材的影响更大。“从深圳,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现代城市文学在酝酿和准备当中蓄势待发的力量。从这一点来说,今天我们提出南方叙事,实质是力图在40年的城市书写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新的城市生存的话语体系,为南方叙事拓展出新的话语边界。”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通讯员 徐丽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