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作出战略部署,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推进。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凝心铸魂,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变革。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以一系列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形成新格局。
正本清源,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到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正本清源中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推动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向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显著增强……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方针原则,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强基固本,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2018年春天,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揭牌亮相,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
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由中宣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化中国文联、作协、记协改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力加强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释放出文化发展的新能量。
2019年6月底,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主干性、基础性法规,这份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成风化人,汇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中华大地落地开花,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让党的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从制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到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从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到推动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爱国主义教育法,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更好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人民至上,满足新时代美好生活新需求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落实总书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等出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鲜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响应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登高原、攀高峰,新时代中国文艺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电影《长津湖》、长篇小说《主角》、电视剧《山海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一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我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跃升为“好不好、精不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时代问卷,精彩作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方面,着眼于宏观制度构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另一方面,着眼于落细落小落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精准匹配文化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推动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目前,我国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300个,乡镇影院银幕超过1.2万块,近20万家农家书屋提供数字阅读服务。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浙江“农村文化礼堂”、江西“农家书屋+电商”、湖南“门前十小”……各地创新实践点燃百姓“文化乡情”。
2022年10月,“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激发全民族文化自豪感、自信心。
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等建设深入推进,到数字文化与影视、旅行等社会场景融合互嵌;从云展览、云旅游等线上文化消费不断丰富,到网络文学、视频、直播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激发消费潜力“新引擎”。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文娱休闲行业快速恢复,文化新业态行业带动效应明显。
守正创新,提升中华文明感召力影响力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于此,中华文化种子基因“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绵延赓续,让古老的智慧丰盈当代文化建设,是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必答题”。
主持以考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孔庙、敦煌莫高窟等历史文化遗产地考察,就文物、考古、非遗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我国着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体制机制不断筑牢——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等出台,为保护文化遗产构筑有力制度保障。
文脉传承弦歌不辍——
从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到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到高标准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考古博物馆,到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出版……文化传承发展全面推进,铺展恢宏图景,激荡复兴气象。
古老文明开拓创新——
2017年金秋,党的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写入党的根本大法。
从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试验田”;到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走进普通人生活;再到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赓续五千余年不断的中华文脉开枝散叶、绵延勃发,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
新的文化自觉,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提出并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成功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良渚论坛、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立足五千余年中华文明,依托我国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新时代中国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
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新时代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绚丽新篇章。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1穿越粤港澳,6次无感通关!全运史上首次跨境赛事的“奇迹”密码是→
2“老地标”逆袭成赛场顶流!深圳“能改不建”,让旧场馆解锁全运“新皮肤”
3一头熊闯入日本新干线车库,致部分列车停运
4十五运会之际,“宝哥哥”欧阳奋强惊喜现身深大,为母校创新实力疯狂打Call!
5十五运会羽毛球决赛在福田赛区举行,世锦赛冠军石宇奇对阵香港悍将李卓耀
6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首次超越电影票房
7“不提前预订根本抢不到!”又一款美食,突然爆火!不少深圳人已经吃上……
8“深圳♥您”点亮天际线!同址“I♥SZ”曾刷屏全网,地标表达升级为城市告白
912306购票“价格最低”有多低?这些线路均有票价优惠
10第五次征战全运会,孙杨现身深圳赛场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02:21腾势是中国第一个新势力豪华品牌,2010年成立,余承东余总竟然是腾势全球首位车主,腾势鱼钩测试210km/h通过,爆胎稳得住,安全实测远超标准。背靠比亚迪,技术强、服务有保障,品牌可靠,买车用车都放心。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