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区汉京中心大楼北侧悄然出现“深圳♥您”字样的楼体装置。当夜幕降临,心形图案点亮,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符号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2018年,它的前身“I♥SZ”横空出世,成为刷屏全网的现象级事件;2021年,当因楼层采光不得不需要拆除时,深圳市民在社交媒体上纷纷表达了不舍与怀念,它俨然成为城市情感的公共载体。
如今,这一装置以“2.0版本”再次回归。从“我爱深圳”到“深圳爱您”,一字之差,折射的是一座城市与建设者关系的深刻变化。

一个创意的诞生:“我们想告诉城市,我爱你”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汉京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汉京中心楼体南面设置了“I ♥ SZ”的巨型楼体灯光字样。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希望呼应深圳市民对这个城市的情感共鸣。”汉京集团董事副总裁曹宝珠女士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回忆,“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是第一个市民大规模自发为城市过生日的地方,有着高度的深度认同和热爱。”
这种独特的城市认同感从何而来?曹宝珠讲述道:“我们都是深圳的一份子,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与这座城市共同奋斗、共同成长。我们就是深圳,深圳就是千万个我们,深圳人和这座城市相互依存、彼此成就。一代代的深漂都有着强烈的情感诉求,就是以独有的深圳式浪漫表白深圳、致敬深圳!”
相比其他城市,深圳这种自驱力的情感表达,动能更强。正是这样一个契机,“I♥SZ”这句简洁有力的符号应运而生,成为大家热爱深圳的共识和见证。

虽然装置采用了临时性设计,但其影响力远超预期。作为深圳大学的邻居,每年入学季和毕业季,无数学子以这栋楼为背景拍照留念。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I♥SZ”相关内容持续发酵,形成自发传播热潮。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一创意迅速在全市“再创”——“我爱南山”“我爱蛇口”“我爱福田”等衍生版本在各区涌现,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情感表达现象。
此外,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时,校方与汉京集团联合推出了“I♥SZU(我爱深大)”的快闪装置。“这一次反响也比较热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曝光量非常高。”曹宝珠说。

2.0版本,完成“我与城市”双向奔赴的闭环
2021年,汉京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时,团队面临艰难抉择。“因为这个装置涉及的楼层面积比较大,为了把最好的采光和景观呈现给入驻的客户,即使万般不舍,也只能让这个装置与城市暂别。”曹女士说。
然而,拆除后的反响出乎所有人意料。“大家的不舍、依恋、怀念,持续性的关注并没有停止,这让我们特别感动,也意识到我们做的这件事有着非凡的意义。”曹宝珠表示,正是这些反馈,让团队坚定了“再次呈现”的想法。
在这新的历史节点,“深圳♥您”以全新姿态回归天际线。
曹宝珠阐释其核心理念时表示:“从‘I♥SZ’到‘深圳♥您’,是城市与市民关系质的飞跃——前者是市民对城市的深情告白,后者则是城市对奋斗者的温暖回应。这种双向奔赴,正是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最动人的情感闭环。”

地标使命:搭建城市情感共同体
汉京中心总高350米,是亚洲最高的纯钢结构摩天楼,由普利兹克奖得主汤姆·梅恩设计。其核心筒外置设计曾引起全球建筑界高度关注,而城市符号的植入,则让它超越了物理地标,升华为精神坐标。
“‘I♥SZ’的成功,源于契合了深圳人对城市的情感共振,这份同频共振根植于共同的热爱与奋斗记忆。”曹女士表示,“我们希望以平台化方式,让更多市民发声,创造致敬城市、表白深圳的多元可能。”
她认为,深圳除了是经济重镇,未来还将在国家外交事务、国际化道路上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深圳是大湾区的引擎,成为APEC中国第三城的历史契机下,作为在地化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主动讲好深圳故事。”
近年来,汉京团队持续策划了我爱深圳摄影展、艺术展、IP系列文创等,通过文化装置、艺术展示等多种形式延续“I♥SZ”的情感共识。曹女士说,“我们很幸运拥有这样的机会,能够持续为城市精神立言立德,让千万奋斗者的情感有处安放,让城市之光不仅照亮天际线,更照亮每个人的心灵归处。”
(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