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事赋民生,英德民众幸福感满满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黄振生 刘海军 林晏伟
2024-06-24 10: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雨季过后是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时下英德,所到之处,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火热: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石门台饮用水二期项目——库容2911.82万立方的石门台水库、连接英德市城区和西部地区的主干道——国道G358线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正加紧推进......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开建和落地,让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英德市城区概貌

随着英德城区日新月异发展,人口规模的扩大,市区学位不足,特别是人口密集区域学位不足问题尤为突出。

英德市政府旧址位于市区和平中路,是英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2014年英德市政府搬迁后,这块黄金宝地便成了市民议讨最多的话题:这里最适合建学校,就看市里是拿来卖还是解决民生问题?

英德市委、市政府想群众之所难,为了解决市区公办学位紧紧等问题,宁愿不卖地减少财政收入,也要将此地块用于新建一所公办小学和幼儿园,以回应多年来老百姓增加市区义务教育公办学位的关切和诉求。

项目于2021年4月启动建设,英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督导项目进度、协调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相关单位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夜以继日抢进度,加班加点赶工期。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建成了一所崭新靓丽、设备齐全先进、占地约5万平方米、新增小学学位3000个的市第九小学和一个新增学前学位450个的幼儿园。投资规模近3亿元。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用好用活每年1亿元的教育附加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每两年建设一所公办学校,计划增加1.65万个公办学位。相继完成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英德实验学校,以及城北小学、英城街中心小学、八一希望小学等学校的改扩建项目;计划将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搬迁到东华中学旧址,将原职业技术学校原址改造成为公办中小学,通过盘活现有教育资源,解决公办学位不足的问题。

2024年,英德的雨季较往年提早了两个月到来,影响了国道G358线英城至大湾段公路施工。洪灾过后,建设者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推进项目。沿着国道G358线西行,但见建设者们正加紧施工,正忙于清杂、开挖路基,把涵管埋入地底下,挖掘机发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施工中的国道G358线长径路段

现在的国道G358线英城至大湾段公路作为英德市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也是连接英德市区、石灰铺、浛洸、大湾等10个镇和乐广高速、汕昆高速、广连高速、京港澳高速的重要通道。该路段是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已无法满足英德市日益增长的交通发展需求,与该市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匹配。尤其是车辆通行高峰期间,车流量日超3万辆,交通压力巨大,交通安全隐患大等问题突出,多年来群众要求升级改造、扩容提质的呼声强烈,群众迫切需要一条康庄大道以便出行。

2021年10月26日,在英德市十四届党代会一次会议上,英德市委提出:要加快国道G358线改建工程项目建设进程。同年,英德市政府将国道358线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列入清远市、英德市2022年度《十大行动方案》和英德市委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及英德市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英德市城区中轴线英州大道南航拍

为加快推进全市交通一体化进程,构建通道更便捷、出行更顺畅、行走更安全的公路网络,方便群众出行,英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实地调研,加快推进国道G358英德市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并于2022年6月16日启动该项目全面建设工作。项目预算总投资约14.5亿元,全长53.336公里,建成后英城至浛洸段29.536公里,按双向六车道设计,路基宽32米;浛洸至大湾段23.8公里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路基宽24.5米。项目全线采用一级公路建设标准。力争2025年底英城至大湾段全线通车。

施工中的石灰铺路段

“扩建这条路我们等了太久了。”家住市区的江化伦说,每日往返石灰铺美村的茶叶加工厂,最怕在路上遇到交通事故。“路窄弯多车多,总有不少人试图越线超车,往往这个时候最容易出问题。”

多年来,扩建修好这条路成为了英西群众翘首以盼的心愿。通行能力差,安全隐患多,严重制约了英西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修路,迫在眉睫;修路,势在必行。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英德市全力加快北江航道扩能升级、汕昆高速、广连高速、国省道等项目建设,“四高两铁两江”的快速交通网络已成型。目前英德境内已有四条高速公路通车(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汕昆高速、广连高速)。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英德市连樟村的重要论述,为英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中,通过深入调研,英德认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发展产业,发展产业的本质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并认为解决农业农村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要以工业化思维来发展推动,注重制造业企业项目引进,使企业成为劳动密集的载体,让更多的农民洗脚上田,就近进厂务工。

“发展农业产业,虽然能带动村民就地就业,但有季节性问题,如种茶、采茶、收麻竹笋等,季节一过,就无工可做,而且,工价不高。”英德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村民进厂务工,不用“看天气吃饭”,每月稳收三、四千元;如果夫妇俩同时进厂做工,一个月的收入就有七、八千元,企业还买了社保,到了退休年限,有退休金养老。就地就业还能照顾家里,解决好老人、小孩管护问题。工闲时又能兼顾田间工夫,作为家里收入补充,务工赚的钱成了净收入,让村民真正坐上致富奔康的快车道。

结合实际,英德以清远市提出打造英德红茶、麻竹笋五大百亿产值产业为契机,大力发展英德红茶、麻竹笋产业,联农带农强农。

依托清华园、广德园两大园区,近年来,英德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就业面;另一方面,结合各镇(街)实际,注重招引一批企业进驻乡村。目前,英德市大部分镇已引进了1至2个企业进驻乡村,就近就业人数超过21万。

位于大站镇的卓佳玩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加工儿童玩具、电子玩具、玩具制品等为主的出口外向型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全球各个国家,包括麦当劳、迪士尼等国际知名公司。目前公司有职员2600人左右,其中本市人员共1900人,外省人员580人(含贫困人员45及残疾人员33人)。“在本地就业,其实收入也还可以,一般一个月都有三、四千元,还买了社保,但比外出打工的成本低了,还不用交租房和其他费用。在外打工,除去房租、水电费、交通费等,所甚无几,还顾不到家。”连樟村扶贫车间一位女工说,她一个月的收入,等于种3亩田一造的纯收入。为让更多人在本地就业,英德每年都举办招聘会,2024年春节刚过,英德举办10场巡回招聘系列活动,超6000名群众在系列招聘会中达成了就业意向。

(通讯员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黄振生 刘海军 林晏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