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央视一哥无儿女吃雪糕是“人生失败”?粗暴定义人,太狭隘了
南方Plus移动端
2020-09-03 21:44

如果是他们的个人选择,那是他们的权利。但如果他们以自己的标准要衡量别人、评价别人,这就意味着,他们都被一种单一的、同质化、单向度的价值观给绑架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 ,无儿无女的人生怎么了。

近日,昔日央视一哥、《新闻联播》主持人张宏民突然登上了热搜。

原因是有人发了他独自一人吃冰淇淋的三张照片,配上感伤的音乐,在文案中写道,“张宏民主持32年零失误,属业内顶尖。他一心忙事业,连恋爱都没谈过。现已退休,开始晚年生活。”看似在称赞张宏民的主持业绩,却硬扯上其情感生活的空白。

评论区的留言纷纷盯上了张宏民“没有结婚”“无儿无女”这一点上,很多人惋惜张宏民的选择,“白瞎了这么好的基因,竟然不生孩子?”“书都白念了!”“活着有什么意义?”“不是一个好儿子,不完整的人生”……

有人忍不住感慨,“现在吃个冰棍的门槛都得是‘有儿有女’了?”

这并不是第一回知名人士单身未婚引来网友攻击了。今年6月同样有人在抖音上批评杨丽萍“无儿无女”,“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

无儿无女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吗?这种观念的土壤是什么?又折射出什么问题?

农耕时代的价值观

无儿无女对应的是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儿孙满堂。在农耕时代,这才是标准的人生模板。

农耕社会是靠农业耕作而赖以生存的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耕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式,农耕生产是民众生存的根本、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民众的一切社会活动均应围绕农耕生产而开展,作为人类自身生产的婚姻活动也不能除外。

婚姻为农耕生产“服务”,主要是因为婚姻影响着劳动力,在婚姻过程中,家庭人员的增减与变化,直接影响到生产结构的变化,影响到生产成果的获得。也即,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也意味着参与农耕生产的劳动力增多了,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农耕时代也信奉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生男孩是第一位、最优的选择。在农村,没有生出男子嗣、或者没有结婚生子的家庭,会被认为是“绝代家庭”,在农村这也是一个骂人的词汇。哪怕你取得再大的成就,没有生儿子也会被瞧不起。人们认为传宗接代至关重要,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财产的继承。在农耕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子是没有财产权的。另一方面是,养儿防老的理念。农耕家庭最看重的就是稳定性,稳定地生产,稳定地传承,稳定地生老病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基础。“无儿无女就是人生失败”这一观念背后,折射的是中国一些地区还是处于农耕社会,或者经济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思想观念上呈现出了滞后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无儿无女就是人生失败”等观念代表的是传统落后观念的“回潮”。并不尽然。只不过在前短视频时代,绝大多数社交软件主打的目标受众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广袤的农村地区并未受到关注。但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用户不断下沉,以前的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才浮出历史地表,他们找到了发声的平台,并且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因此,并不是说传统落后观念“回潮”,而是它们一直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上去了,民众的思想也会慢慢开化。

从来就不存在一个成功模板,开明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让自己幸福舒心的生活方式(图文无关)

单一价值观的绑架

但我们也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形:有些人经济条件不差、也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的思想观念仍旧非常陈腐。除了观念转型滞后这一因素外,有人明明知道某些观念是落后的,但他们仍然选择遵从它。

这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他们为了得到周边人的“认同”,被单一价值观绑架了,他们选择了“从众”,拒绝了“多样化”的人生方式。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写道,“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

换句话说,很多人的身份认同是建立在身边人的评价体系之上。就比如一个接受过现代思想观念的人,虽然他认为不婚不育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他身边的家人和亲戚都不这么认为,并且他们总是把不婚不育的人看做看作“失败者”。那么,这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哪怕他取得再大的成就,只要他一直未婚未育,他都无法从家人和亲戚那里获得尊严和认同。很多人便选择“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随大流而不是遵从内心所想。

另一方面是,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作祟。现代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曾说,国人太讲究实用了,“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

的确有不少人,虽然受教育程度很高,但因为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思想,老是担心,自己不结婚,不生子,赚的这些钱要干什么,不养个儿子或女儿,以后年纪大了孤零零一个人看病、旅游、住养老院,不也“晚景凄凉”?那还是选择最“实用”的生活方式吧。

如果是他们的个人选择,那是他们的权利。但如果他们以自己的标准要衡量别人、评价别人,这就意味着,他们都被一种单一的、同质化、单向度的价值观给绑架了。而不必讳言,这种价值观绑架当前非常普遍,差别仅在于,被什么样的价值观绑架。有的价值观是“无儿无女就是人生失败”,有的价值观是没有买房买车是人生失败……所以有人循规蹈矩地按照模板人生模板而活,有人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赚钱怎么才能“成功”。

事实是,从来就不存在一个成功模板,开明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让自己幸福舒心的生活方式。粗暴地判断和干涉他人人生的人,证明的只是自己的单一和狭隘。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