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歌手陈奕迅打网球中暑休克晕倒,下巴撞地受伤,导致演唱会重庆站延期。今年广东的雨从4月下到6月,连场大雨把温度也“冲刷”下来。只有高温天气才会诱发中暑吗?
专家表示,高温确实是容易诱发中暑出现的主要气象因素,但并不是唯一要素。空气的湿度、风速等都可能会间接诱发中暑,高湿度往往比高温度更隐匿,更值得关注。
建筑工人脑部“烤”出血
56岁的宫先生(化名)是一位建筑工人。6月的深圳,“龙舟水”凶猛,空气湿度一直维持在8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00%。第一天上班,他已感觉到不舒服;第二天出现了意识障碍,工友问他“吃了早饭没”?他回答“天气好热”。
当日上午10时许,宫先生陷入了昏迷。工友把他送到了附近医院,经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他脑部有出血的情况。紧接着,宫先生又出现了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肾功能障碍,当晚被送到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由于宫先生持续40℃高热,引起了急诊科医生的警惕。通过对CT和核磁共振结果的详细对比,医生发现他的脑部出血情况与常见的脑出血不同,不符合血管分布区域,呈现散发,而且分布在容易受到热损害的大脑皮层和基底节部位。
“我们分析他是热射病造成的脑部实质性坏死,引发脑出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李启明说,回溯宫先生的工作场景,发现工地相对封闭,加上湿度大,导致宫先生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加上他此前曾因脑部外伤动过手术,因此较为脆弱的脑部最先出现了问题,“他的脑部就像在一个中温烤箱里,被烤坏了”。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为20%-70%之间,50岁以上的患者最高死亡率可达到80%。幸运的是,由于及时对症治疗,宫先生保住了性命。
中暑第一步要先降温
为什么温度并不是很高的天气也会中暑呢?李启明表示,人体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方式散热。高温使辐射和传导降温效率大幅下降。而相对密闭和高湿环境使对流和蒸发难以发挥作用,就会导致严重的体温调节障碍。“我们还曾接诊过一名40岁出头的热射病女患者,她因为过长时间浸泡温泉而发生热射病,这也是典型的因为高湿环境造成的。”
热射病一般分为劳力热射病和非劳力热射病两种。李启明说,劳力热射病一般发生在建筑工人、运动员或户外作业人员身上,容易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作业导致中暑。
非劳力热射病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基础疾病者,“非劳力热射病往往更隐匿,像一些老年人发病后,家人或者医护人员常会怀疑他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造成。”
据了解,中暑的严重症状一般可分为热痉挛、热射病和热衰竭3个阶段。在热痉挛阶段,人常常会觉得口渴、焦躁,还会因为电解质丢失过快而引起手脚抽筋,“这提示我们,中暑已经来了,应该尽快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李启明表示,中暑后,第一步要先降温,先转移到阴凉处,可用凉水擦拭皮肤,或者用风扇进行降温散热处理,同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这几类人别省空调费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关键是要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期作业或剧烈运动。同时,老年人、儿童、孕妇及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基础疾病者,要营造一个温度与湿度适宜的环境,可以适当开空调。李启明特别提醒家中有瘫痪病人的,不要盖太厚的被子,夏季一定要注意降温通风。
夏季到来,专家提醒市民外出要做好防晒,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在大量出汗后,更要饮用含有电解质的水分,避免身体盐分丢失过快。“在酷热天气下,适当吃冷饮降温也是可以的,但要适可而止。”
记者了解到,气温刚开始出现攀升的苗头,不少市民晚上空调打开,导致近日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发烧等患者增多。急诊科医生提醒,夜间休息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太低,最好是等室内温度降下来后,就把空调关掉,或者把温度适当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