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普法”新思路,纵“深”推进耕地保护迸发“圳”能量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罗诗岚 谭惠心
2024-05-31 23: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摆摊答疑、座谈培训、实地指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四周年纪念之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2024年“卓粤·自然 保耕地守红线”送训下乡活动第二站来到深圳,乘着民法典宣传的东风,蹚出一条“田长+普法”的耕地保护送训新路径。

近日,2024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暨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组织有关单位在现场设立“卓粤·自然 保耕地守红线”送训下乡普法宣传和科技成果展示摊位,吸引市民驻足。

以“田长+普法”为主题,其围绕民法典与耕地保护相关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播放宣传视频、派发宣传资料、提供政策咨询、开展有奖问答、摆放“耕地保护与民法典”“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法”图片展板等方式与市民现场互动,为群众宣传解读耕地保护领域重要法律法规和“田长制”等重点政策内容,推广使用耕地保护公众小程序。

在“科技赋能保耕地”成果展示摊位上,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群众使用耕地保护公众小程序。“小程序直观呈现周边耕地的情况,还有耕地保护相关政策资讯可以随手查询。”来自韶关市自然资源局的陈女士表示,耕地信息和政策指引随手可得、操作简单,是耕地保护公众服务的一大利器。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指出,《民法典》从总则编到有关分编,许多规定与自然资源工作密切相关,是自然资源管理领域长时期的法治引领和根本遵循。依托民法典宣传的平台,该厅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实际和民法典的绿色原则,以“田长+普法”的新思路,将耕地保护法律法规、重点政策送进基层。

自2023年9月广东省田长制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以来,深圳加快制定《深圳市全面推行田长制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推动细化耕地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推动耕地保护监测数字化转型。

其以深汕合作区为试点,探索构建“铁塔探头视频+无人机巡查”的耕地常态化监测新模式,形成“天上看、空中巡、地上查、网上管”耕地立体监测网络。作为深圳市域内耕地资源最丰富、耕地保护任务最重的行政区,光明区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田长制”建设先行县(区),积极构建区、街道、社区和网格田长“3+1”耕地保护责任体系。

同日,“耕地保护暨田长制”讲座培训在光明区图书馆开讲,光明区各街道(镇)级田长、社区(村)级田长、网格田长近150人参加现场培训,全市各区同步开设分会场10个,逾1500名社区(村)级田长、网格田长参加视频培训。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宣讲导师向基层田长和工作人员骨干系统解读广东田长制实施意见等耕地保护重点政策要求,全面介绍耕地保护信息化技术运用情况,详细讲解、演示田长制“一巡一管一服务”综合调度平台的使用方法,并针对光明区各级田长巡田工作的常见问题进行重点解答。培训会后,基层田长就使用巡田软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宣讲导师进行深入交流。广东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派员现场指导。

对今年三月刚上任马田街道石家社区网格田长的小黄来说,这场田长制专题培训是场“及时雨”。“做好耕地保护重点政策法规知识储备,学会使用便捷高效的‘一巡一管一服务’技术工具,对我们接下来巡田工作的规范化有很大帮助。”小黄说道。

讲座培训结束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宣讲队伍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光明区新湖街道科韵社区的一处耕地,把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在日常巡田中,发现问题可以在这个模块选择拍照举证,点击这个按键即可上报到社区(村)级。”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的工作人员在一处田头手把手指导网格田长应用巡田移动端开展基层巡田工作。

网格田长何冬没想到刚刚上任就迎来省厅“零距离”实地辅导的机会。“田长制在全省全面铺开后,我们对巡田工作的理解只停留在文件的学习上,这种跟着专家面对面实地操作的体验还是头一次。”一手拿着手机,一边对着图纸,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工作人员带着何冬实打实地模拟一遍从实地巡田、拍照举证到上报社区(村)田长的网格田长巡田日常流程。

在光明区新湖街道执法队,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宣讲队伍和街道(镇)级、社区(村)级田长围坐在一起,面对面指导使用田长信息监管系统,并演示街道(镇)级田长在监管端查看和审核巡田情况等基本操作。讲解结束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针对演示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开展田长制工作调研,倾听各级田长在实际巡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抽丝剥茧”,精准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

3月底,广东省田长制耕地网格划定工作圆满完成,全省耕地网格和田长信息均已上线田长制信息化系统平台,省、市、县、镇、村五级田长和网格田长“5+1”监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截至5月28日,全省田长队伍已达到12.5万名,累计巡田超过13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4圈,涉及耕地总量2859.3万亩。

今年以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多部门联动方式,走进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深入乡镇、村社开展“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政策宣传解读和技术培训。截至5月24日,省级已开展“田长制”送训下乡28场次,覆盖18个地级市、102县(市、区)、1422个乡镇(街道)和21370个行政村(社区),参训总人数超3万人。

“送训下乡能有效凝聚社会各界对于严格保护耕地的共识,提高公众对于田长制工作的认同,激发群众参与耕地保护工作的热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聚焦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基层干部对于耕地保护服务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解与运用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悉,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还将奔赴粤西茂名、粤北梅州等地,继续探索“田长+农业”“田长+科技”等多种送训下乡新路径,横向协同、上下发力、共同推动“田长制”在基层落地落实,以“田长制”为抓手,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以高质量耕地保护保障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罗诗岚 谭惠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