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中海油大厦,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扑面而来。5月27-31日是南海东部油田第三届科技活动周,院士讲座、技术论坛、成果推介会、技术交流会,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科创活动应接不暇。
向“新”图强,以“质”致远。本届科技活动周在职工参与度、覆盖面、影响力等方面再创新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科技活动周新的着力点与新热点。系列活动着力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成果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赋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
三年来,科技活动周作为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科技创新“走出去、引进来”的特色实践和品牌活动,充分发挥了窗口、桥梁、平台与媒介作用,逐步打造了中国海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金名片”。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日前抵达流花油田海域。
强化顶层设计 技术树开花结果
新质生产力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不仅在本届科技活动周上呈现出形象的现实图景,更在日复一日的创新实践中催生着新的海洋能源产业业态。
开辟“海基”系列深水固定式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亿吨级大油田、投用我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产我国海上第一深井……
在南海东部油田,一座座“大国重器”、一个个鲜活场景,组合成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也见证了科技“原始创新”对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巨大推动力。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经理张卫卫表示,近年来,公司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增储上产、装备自主研发、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构建科技长远发展技术树,围绕勘探、开发、生产、钻完井、海洋工程及数智化等6大类、19个方向、32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
3项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海油十大科技进展、27个项目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持续涌现……2023年,中国海油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完善制度体系 深化科技改革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赛马”“揭榜挂帅”等创新举措,持续优化科研项目组织和管理方式,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相关创新实践屡获中国海油优秀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以“揭榜挂帅”为抓手,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围绕“专家+技术领军人+卓越工程师”三个层次全力实施自研攻关,促进了顶层设计落地和关键技术发展,进一步强化了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去年以来,公司共推动“揭榜挂帅”42项、“赛马”6项,成功“孵化”出“RGB混频显示‘地质甜点’预测技术”、储量申报智能处理软件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为增储上产不断贡献专业价值。
此外,公司全方位融入区域科创协同发展,携手南山区委区政府建设南山区海洋油气产业生态圈,助力形成以海洋油气、高端海工、海洋电子信息、港航船舶、海洋服务业等为主的涉海产业体系,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中坚力量。
从大型无人智能平台到海上燃气轮机、从500米级水深水下采油树到圆筒型FPSO,在各方合力下,南海东部油田基本建成覆盖“水面、水中、水下、井下”的海洋能源技术体系和装备体系。
此外,公司还成功承办了中国海油参加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高规格活动,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全面生长,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海油在地方的影响力,不断做优中国海油的品牌形象。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将继续聚焦油气主责主业,矢志科技自立自强,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建设新征程中不断贡献新的更大力量。”张卫卫说。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日前抵达流花油田海域。
(图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