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回来了,但嘴唇还是紫的,怎么办?”
近日,在位于龙岗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下辖社康中心,医护人员刚刚完成一次“剧本杀”式的急救培训,医护人员是玩家,而社康里的“病人”、模拟人、急救设备都是他们“play的一环”,还有一个导师通过手上的Pad暗中“修改”剧情的走向,并随时跳出来质问医护人员的操作:为什么会有这个bug,怎么办?
这就是深圳在国内首创的社康急救原位模拟培训演练,非常考验医护人员在真实场景下的随机应变能力。从2021年“试水”至今,这套系统已经为194家社康机构完成了200余场培训,培训超过2800人次,大大提升了社康医护的救“急”能力。
在一般人眼里,社康中心就是看感冒发烧等“小病”的地方,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社康全科医护看的不是小病,而是占比超过80%的常见病、多发病,这就包括了脑梗、心梗、外伤等常见的急病。社康医生既是“家门口”的全科医生,也是家门口的“急诊科医生”。
国外的全科医生培训,往往会强调处理急病、急症的能力。在国内,深圳也开始将社康“救急”的培训视为重点。
2021年,深圳市卫健能教中心创新引入“急救培训神器”——社康急救原位模拟,在社康机构开展沉浸式全流程培训。
这套系统包括高端智能模拟人、模拟导师、标准化病人、工程师等整套培训资源,让社康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沉浸式团队模拟演练,全流程再现急救病人接诊、问诊、急救处置、转诊等流程。
培训中的“病人”不仅仅是真人,还是通过专业训练、能够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真人,称为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而高端智能模拟人也非常强大,能够显示出多种生理、神经症状以及超过145种药物的药理反应,比如瞳孔反射、脉搏血压、抽搐、血氧、体液分泌等。
在全程没有剧本、没有彩排的情况下,医生要过五关斩六将,勇闯鬼门关,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根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深圳的社康机构要达到1012家,实现每万人口拥有5名以上全科医生。社康机构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往往是第一时间发现急危重症、尤其是隐蔽性较强的急危重症的场所。医护人员能否及早识别潜在急危重症患者,并第一时间施救,在全市的急救网络中具有“第一把关人”的关键作用。
这种原位模拟演练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培训模式,主打一个“突发、真实”。
在模拟演练的全过程,专业导师会根据医生的急救处理方式,通过手上的智能Pad,全程控制病情走向并核查,在抢救过程中不断“人为制造问题”,全面考验社康人员的临床急救能力。
这对医护人员来说,绝对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生死大考”。每一个小bug,都逃不过导师的“火眼金睛”。在迄今完成的200多场模拟演练里,导师已经揪出了1900多个bug,比如急救技能不足、药物使用不熟悉、抢救设备使用不熟悉、复苏过程关注不足、角色轮换不足、闭环沟通欠缺、上墙流程老旧、抢救室布局不够合理等。
每次模拟培训结束后,专业导师会和社康医护团队一起复盘,比如“胸外按压深度多了还是少了?通气质量高不高”等。模拟抢救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智能设备记录下来,医护人员可以在全程录像的“社死”回放中,纠正每一个操作失误。
参加过培训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梅林一村社康中心主任魏刚指出:“社康大部分时候比较少遇到急救情况,但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除了理论学习,最重要的是联系实际,通过这种实操暴露问题,再进行反思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
社康机构急救能力提升原位模拟培训,是国内首创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规模化情境模拟培训项目,从2021年“试水”至今,3年来它已经“爆改”了194家社康。
该培训已在深圳多个区铺开,宝安区更是率先“上大分”。该区提出了《宝安区社康急救能力原位模拟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计划培训170家社康机构,三年实现全覆盖。
此外,福田区目前也有82家社康机构参加了培训,龙岗区、光明区和盐田区已开展初步尝试,今年继续扩大培训面。下一步,罗湖、南山、坪山、龙华、大鹏等区(新区)也将陆续加入赛道。
这波专业抢救技能上的“爆改”,已初见成效,接受培训的社康医护人员迄今至少成功抢救了9例急诊病人。
这种崭新的社区急救培训“深圳模式”正从深圳“蔓延”到全省。在广东省卫健委2023年度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中,《基于原位模拟训练技术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项目的应用推广》项目已获得立项,将根据政策导向在全省推广。
2023年,深圳还制作了全国首部社康机构急诊急救指导手册,以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集市内外临床专家的丰富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社区各种常见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治,将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一本最新的“实用指南”。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