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与中医——中医病机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题论坛在宝安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徐锦梅 文/图
2024-05-28 16:4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化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推进中医药创新传承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共识。

近日,由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重磅打造的“中华文明与中医——中医病机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题论坛如约而至,精心布置的中医药体验馆同步亮相,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推进中医药创新传承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共识。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宝安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以及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主要负责人、医院领导、众多专家学者出席本次活动。

传承中医药文化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在人类繁衍生息和疾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药以其丰富的临床实践、显著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在“中华文明与中医——中医病机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题论坛上,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广源教授带来《中医病机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演讲,广东省名中医王启梁教授带来《中医病机学说的大智慧》主题演讲,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联合党支部书记孟庆春教授带来《玄机通易 大道至简》主题演讲,深圳大学总医院中医科主任许建阳教授带来《辨证论治与辨机论治》主题演讲。与此同时,一场大咖云聚的圆桌会议共话中医病机学,探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四大主题重磅开讲,一场圆桌会议深度碰撞,旨在探讨中医发展规律、加强学术思想交流,推动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宝安区着眼人民群众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不断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优化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及均衡布局,扩大优质中医药服务供给,切实加强中医院和专科建设,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宝安区圆满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评审,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科等4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为传承好、创新好、发展好中医药事业增添了新的底气。

艾香萦绕展会 人气火爆全场

从亲手制香囊、艾条,到中医坐堂问诊施针,再到品种丰富的膏方展示区、中药材展示区……在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的展位前,沉浸式体验中医中药的观众排起长队,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人气爆棚。

走进中医药人精心布置的这座展馆,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芬芳”扑面而来。市民可以近距离嗅闻观察药材、学习辨识中草药,也可随手拿起一份文创产品,诸如鹿参膏、蕲艾条、红糖姜杞茶、菊花决明子茶……作为馈赠亲友的“健康”伴手礼。

为进一步宣传中医药文化,文博会期间,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精心打造了中医药体验馆,邀请了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的专家为广大宾客和市民提供中医适宜技术体验。

“一针扎下去,疼痛感马上缓解了!”原本被颈椎病折磨的参展商陈女士一下放松了紧绷的身体。怕疼的她听说展馆有中医坐诊,免费施针治疗,且效果不错,鼓起勇气试一试。扎上针,贴服好,她立马又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

通过观摩、实物展示、现场讲解、体验项目等丰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宝安中医药丰富的资源优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增进了广大市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营造爱中医、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打造中医药传播窗口 扩大中医药文化“朋友圈”

老兵陈广源在开始进行主旨演讲前满怀深情地说道:“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仅仅靠中医自身是远远不够的,中医迫切地需要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股东风,而文博会就是这个窗口,就是这个平台。就是这股强劲的东风,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亲人,不仅是中医行内的,还是中医行外的,或是各行各业的,还有海外的朋友和亲人,更加信任中医、热爱中医,更加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作为一名中医老兵,我对文博会充满敬意,对文博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工作者充满敬意和热爱。”

陈广源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甚至还在文博会的现场对着文博会的会标深深地鞠了一躬,更加坚定其推动宝安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的决心、信心。

【特报新闻+】

“中华文明与中医——中医病机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题论坛精彩摘录

中医病机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老兵、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市中医药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广源教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中医病机学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内在规律,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陈广源教授聚焦中医病机学与中医振兴、中医病机学与中医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带来了《中医病机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演讲。

陈广源教授认为,中医病机学的每一次创新和飞跃都是中医学科的一次振兴和飞跃。从《素问·至真要大论》到《伤寒杂病论》,再到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湿温)的温病学说,再到近代和现代的中医,都是这一观点的佐证。

陈广源教授指出,作为一个中医人,必须动态地把握中医病机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危”与“机”“遇”与“机”。如何变“危”为“机”?如何在“遇”中抓住“机”?他给出了答案:抓住中医病机学,就抓住了振兴中医自身学科在学术上的关键,要将中医工作当成事业,实实在在感受中医病机学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坚持对中医病机学的传承、实践、创新。

中医病机学说的大智慧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王启梁教授

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如何从整体、从根源上去寻求解决之道?王启梁教授聚焦中医病机学说的宇宙观、阴阳观、整体观、气血观、正邪观、辩证唯物观六大方面,带来了《中医病机学说的大智慧》主题演讲。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明确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王启梁教授认为正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造就炎黄子孙健康生理的大智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这便明确指出,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就说明正气和邪气是中医病机学说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揭示了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

中医病机学说的辩证唯物观,体现在中医治病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处方对应一个病,即使同一种病证,也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玄机通易 大道至简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联合党支部书记 孟庆春教授

中医药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实用的,并独具特色的医药学体系,是世界医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积累,并与先进文化和当代科学发展进步相结合的理论总结。

孟庆春教授从“机”字入手,追根溯源,揭开中医药学玄奥、深邃、神秘的面纱,阐述了中医的病机学说及其系统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揭示和把握发病奥秘及其演变规律的独特方法。

与此同时,他指出病机所阐述的是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的部位、性质、趋势和类别,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

“我们认识玄机、天机、把握病机、枢机,坚持象数、形神、气机为主要特点的中医思维方式、八纲理念核心和辨证论治关键,就能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做到以人为本,治病必求其本。”孟庆春教授介绍。

如何学习应用中医病机学说?他认为应当注重时空概念,传承创新方略,坚持辨证论治,做到:识破天机能辨证,见机行事治未病;随机应变人为本,阴阳枢机求和平。

辨证论治与辨机论治

深圳大学总医院中医科主任 许建阳教授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它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辨机论治”则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许建阳教授系统地梳理了中医辨证论治和辨机论治之间的关系,从辨证论治的沿革与证、病、症的概念及其关系,中医辨证与病机分析,病机认识与辨病、辩证的一致性和辨机论治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五个方面进行分享,带来《辨证论治与辨机论治》主题演讲。

许建阳教授指出,病、证、症之间的关系中症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诊断疾病和辨别证候的重要依据。中医学在其实践和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许多辩证方法。因其形成时代不一学术特点各异,适用对象不同而各有优势。综而观之,众多的中医传统辨证方法的内核与要点均是相通一致的。

辨机论治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在各种传统的辨证方法中,其内核与要点均是相通的。因为证的产生存在着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的多元性逻辑关系,反映着这种综合的多元关系的具体表现,就是相应的证候,证候亦是因果关系中“果”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疾病某阶段的“证”,就是此阶段相应的病变之“果”。所以,中医所言的“辨证求因”“审证求因”,实际上就是一种“由果溯因”的思辨过程。

中医病机学大家谈

在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院长张恩欣眼中,中医学是人民医学。他认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前提是认识中医药发展规律,认识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唯一途径是有疗效的临床实践。中医元素并不等同于中医特色,中医疗效才是中医特色。新时代,时代之变。他认为,新时代是出卷人,中医人是答卷人,党和人民是阅卷人!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加强中医药健康促进,实施中西医协同防控,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庄加川认为,要始终坚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通过探索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

如何加快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副院长梁奇认为首先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医药行业,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社会各界真正理解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观念、实践经验和哲学智慧,推动谱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副院长崔远武认为,中医的发展正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每个中医人用心去中医文明与中医病机,他认为“机”便是从微小处发现问题。中医人需要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抓住关键要点,抽丝剥茧,把问题解决好。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沈维增认为,探究、研究和掌握中医疾病的病机,对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中医人要掌握疾病核心的病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医生。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徐锦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