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梁湘的想法,“内联”不仅是联合国家部委的一些央企,也包括联合内地企业。深圳是全国的深圳,深圳要发展需要得到全国的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深圳也有责任当好窗口,方便内地企业来深圳了解境外行情,引进资金,交流技术。因此在中央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在电子工业部等一些部委引导下,内地的许多企业纷纷来到深圳开辟“战场”。举几个早期在深圳发展比较好企业的例子。
2012年的华强北。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铠峰摄
京华电子公司发展道路曲折
1981年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深圳分部,与南京无线电厂(该厂以生产“熊猫牌”电子产品闻名全国)、香港新华贸易公司洽谈,决定在深圳创办一家外向型的电子公司。4月公司投产,生产的收音机、收录机质量好、外销多,公司因此成为深圳市接待中外来宾的一个常设参观点。1982年由于受中电深圳分部走私偷税案的影响,京华电子公司先是终止了与香港方的合作,剩下的两个股东又发生争执,结果生产业务停顿、公司面临解体。1985年南京无线电厂副厂长陈松远临危之际受命上任,决定引进了两条收录机进行生产线,让公司扭亏为盈、渡过难关。1990年京华公司进入了全国电子500强。
公司成立30年后的2010年,华强北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京华街变成了繁华的商业地段。在东门老街卖服装发家的深商陈智,租下了京华公司的3万平米厂房,用于开设铜锣湾Shopping Mall商城。京华公司的生产基地则迁到了龙岗平湖镇,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京华工业园。公司产品升级换代,生产平板电脑、手持数字电视、录音笔、导航仪等数码类视听产品。京华公司成为全国知名的电子企业,“京华”品牌成为全国著名商标。
贵州军工企业破釜沉舟闯深圳
贵州083基地是我国大型军工电子基地,实力雄厚,下属企业与研究所有37家、技术人员多达3万人。后来由于形势变化,基地生产任务不足,职工生活出现困难。基地领导决定到特区寻找机会,为此派出副厂长路柏平等4人,组成“窗口企业筹备组”到深圳探路摸情况。由于一时找不到投资商,4人的出差费也用完了,感觉有点坚持不下去。恰好此时他们看到了光明华侨电子厂招聘技术骨干的广告。4人灵机一动应聘打工,边赚取工资维持生计,边继续寻找引资的机会。终于遇到了香港陆氏电子公司的董事长陆擎天。双方都是行家,不用多谈,达成了成立一家生产电路板合资公司的意向。但083基地苦于没有投资资金。基地领导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动员下属企业自愿集资创办股份公司。最后筹措到710万元,创办了深圳振华电子公司;后来赢利滚动资金,又办起了深圳华匀电子公司、华发彩电厂等。到1985年,华发厂生产的彩电年产量达到45万台,成为仅次于康佳的大型彩电生产公司。
西北兰光公司光耀特区
1983年甘肃省电子厅创办兰光电子公司,这是甘肃省在深圳创办的第一家“窗口企业”。公司生产的组合音箱得到市场好评;1986年兰光公司研发生产的高质量新产品“蓝光牌”组合音响也成为全国的抢手货。1990年12月公司投资兴建的“兰光大厦”(楼高16层)竣工,这是深圳当时最高的工业厂房。甘肃将投资于深圳的兰光、兰天、兰华三家公司,整合为“深圳兰光电子工业总公司”。该公司被国务院经贸办认定为“国家大型二级企业”。90年代后期,兰光公司的产品升级换代,开始生产彩电和电脑的彩色显示器。总公司也升格为“国家大型一级企业”,被深圳市科技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露锋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