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中意友谊、传承先行者精神!原创歌剧《马可·波罗》载誉归来亮相广州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2024-05-04 18:5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4年恰逢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

2024年恰逢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载誉归来的歌剧《马可·波罗》重新复排,5月3日至4日在广州大剧院舞台亮相,致敬和传承先行者精神。据悉,该剧是东西方携手合作、中西文化融合的成果,令广大观众跨越山河、触摸历史,也续写中意友谊。

记者了解到,《马可·波罗》演绎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与其父亲、叔父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中国的传奇经历,再现宋末元初的风云际会和围绕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而展开的各种较量,以波澜壮阔的史诗格局、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彰显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和人文风采,抒发对人类和平、世界和谐的赞美和祈颂。

这部由中文演唱的三幕歌剧,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中演院线总制作、广州大剧院执行制作。主创主演团队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

中国当代诗人韦锦担任编剧,德国作曲家协会会长恩约特·施耐德担任作曲,2018年首演由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前歌剧总监卡斯帕·霍尔滕执导,后由中国中央歌剧院导演施晶芙复排。该制作还邀请到2012伦敦奥运会闭幕式多媒体创意总监卢克·霍尔斯、奥利弗奖最佳灯光设计得主布鲁诺·博艾特、埃利奥特·诺顿奖最佳服装设计得主艾玛·瑞欧特加盟创作。

2018年5月,歌剧《马可·波罗》在广州大剧院首演,引发世界各地高度关注。英国《金融时报》对这部剧给出四星好评。美国最古老的古典音乐杂志美国音乐年鉴《Musical America》深度报道这一文化盛事,《马可·波罗》也入选其“2018年度中国十大音乐事件”。

2019年,《马可·波罗》到访泉州,又回到“家乡”意大利,在米兰达尔·维尔梅剧院和热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上演。这是首部作为意大利剧院歌剧季开幕演出的中国原创歌剧,意大利古典音乐专业杂志《GBOPERA》评价:“施耐德创作的宏伟而无比丰富的曲谱,完全保持近些年间流行的新浪漫主义风格,同时为中国音乐的融入预留广阔空间;观众们会被作者具有原创性的诗意画面深深打动,也会被其在戏剧语言和歌唱语言之间的完美平衡所征服。”

马可·波罗是历史上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2000多年前,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此后,中意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一直绵延不绝,两国人民也结下悠久深厚的友谊。将《马可·波罗》带回家,不仅进一步密切中意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加深中意两国人民情谊。2020年,广州大剧院院庆十周年之际,《马可·波罗》联动线上线下献上“特别版”。

复排导演施晶芙是中国中央歌剧院导演,她曾获⽂化部颁发的“优秀⻘年导演奖”、“优秀演出奖”等,歌剧执导经验非常丰富。今年复排邀请到王凯、周凡、王云鹏、刘颖、田浩江、冯国栋、戴宸、翟晓寒、杨帅、斯楞河等人气与实力兼具、蜚声海内外的歌唱家坐镇,由国际指挥新星钱骏平执棒,联手澳门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和华南理工大学青年舞蹈团,近200人庞大演出团队再现这部美轮美奂的史诗巨制。

马可·波罗的旅行,不仅是为经商或冒险,更为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文明和习俗。他的故事扩宽人们的视野,让人们了解到世界原是如此之大,充满各种未知的可能性。韦锦对马可·波罗的角色设定是:热爱和平、胸怀宽广、有正义感,爱美好事物,追求人类命运的和谐共处。在他的笔下,歌剧虽为西方艺术形式,也在中文的加持下变得充满诗意、意味隽永。

当女主角传云向马可·波罗介绍南宋都城临安时,她唱道:“我的东方有千种风情,万方星月/微雨凝神/清风摇曳/暗香浮动/疏影飞鹤”;当传云和柳娘为国运嗟叹时,她们唱道:“我辈何以救危难/叹山河飘摇旦夕间”;当文天祥在诉说他的政治理想时,他唱道:“自己幸福不导致他人厄运/自家宫殿不赶走他人房檐/春归的脚步如期而至/繁花像爆竹响遍枝头”。

在韦锦笔下,《马可·波罗》从序幕到尾声,每一环节都试图设置隐形的铆接榫扣,以求密实和有力;人物彼此对峙或牵制,紧相呼应或排拒,让剧情在不同角色之间,在不同向度力量推动下,上下左右纠缠,翻来覆去撕扯,构成递延式的动态平衡。作为一部需要“唱出来”的作品,《马可·波罗》注重诗性、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平衡和互相促进。

如果说将中文诗意融入到西方歌剧形式对韦锦来说一个挑战的话,那么处理好汉语声韵和音乐旋律的协调对恩约特·施耐德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中文的发音和语言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想办法去翻译所有的台词,把台词录进录音带里,一字一句地、一夜一夜地去听这些录音,从这些中文词里寻找欧洲旋律。”他说道。

就像数千年来欧洲人对东方土地充满好奇一样,无论是香料、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还是远方的商人与士兵带回的消息,都激发着恩约特·施耐德对于东方文明的想象。故而,剧中文天祥的咏叹调《过零丁洋》才能写得动人。

《马可·波罗》的舞台布景,由一个直径14米的大转盘和近20幅投影卷轴组成。大转盘上是阶梯式舞台,最高处达6米。随着剧情发展,转盘转动,出现各种道具;卷轴升降,投影出不同场景。转动的舞台表达出空间的变换和朝代的更迭,也表达出在历史巨轮推动下不同人物的命运变化。

通过投影制造舞台惊喜的手法,则是英国视频、多媒体大师卢克·霍尔斯的拿手绝活。2012年伦敦奥运会及残奥会闭幕式、碧昂斯Formation世界巡回演唱会、阿黛尔2016世界巡回演唱会、U2 2015世界巡回演唱会等大型演出的多媒体设计都出自他之手。

服装也是歌剧《马可·波罗》的一大亮点。据介绍,英国服装设计师艾玛·瑞欧特曾获“百老汇世界”和埃利奥特•诺顿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她为《马可·波罗》设计超过360套服装,用到1800件各色布料和配件。走进服装间,就仿佛走进马可·波罗所在的十三世纪,穿梭在中亚古城撒马尔罕、元大都、南宋杭州、意大利热那亚,犹如经历一场穿越之旅。

(广州大剧院和剧方供图)

编辑 温静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