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天9月23日
地点:宁夏固原市西吉县马莲乡罗曼沟村
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力争到2018年实现确保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位于固原市的马莲乡,下辖15个村,全乡共有销号村10个,目前已销号6个行政村,完成脱贫任务862户3644人,剩余贫困户615户2564人,贫困面由27%下降到11%。
马莲乡如何完成脱贫任务,有何创新举措,成效如何?
今天上午,深圳中青班固原组学员和马莲乡党委举行了一场抓党建促脱贫座谈会,乡干部、村干部和多个村的挂点第一书记和学员们交流,畅谈他们在脱贫致富路上的新招数,如何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精准脱贫的路子。
马莲乡领导在介绍了他们在脱贫攻坚中打出的“组合拳”——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把好脱贫攻坚总开关;科学制定脱贫规划,算好脱贫攻坚任务账;逐级落实脱贫责任,筑牢脱贫攻坚责任链;筑牢基层组织堡垒,建强脱贫攻坚火车头;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培育脱贫攻坚致富花;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大兴社会事业发展,整治脱贫攻坚硬环境;深化社会帮扶成效,架起脱贫攻坚连心桥……乡里的十个贫困村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对怎么攻坚,怎么脱贫,怎么巩固进一步具体化、时序化、目标化,做到“一村一品一锦囊”。乡里还制定了全乡脱贫攻坚问责清单,层层签字背书,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层一层往下落,构建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在加强产业机构调整中,马莲乡因地制宜抓产业促脱贫。一是种植业优化升级;二是养殖业扩量提质;三是劳务产业提档增值。
魏书记
“弘扬长征精神,打赢脱贫硬战,决不让一人在脱贫攻坚中掉队,”马莲乡党委书记魏廷锋重点介绍了乡里将打造富民强乡经济繁荣的新引擎——创新打造金融示范乡,通过邮政储蓄银行和微方基金运作,加大贷款力度,户均贷款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全覆盖;做大做精产业发展,种植业方面,落实4万亩覆膜节水农业,打造千亩永久性蔬菜基地,5000亩小杂粮基地,万亩北山区种薯推广繁育基地。养殖业方面,将在现有的马其沟、张堡塬基础上再新建4个养殖示范村,试点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统管散养富民工程,使试点村牛存栏达到人均1头牛。还要深化“两个带头人”工程,加大培育力度,“两个带头人”的数量达到180人,发挥示范引领,群众做给群众看,使“两个带头人”工程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如何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这场扶贫攻坚战役对乡、村的干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马莲乡各村的第一书记有不少创新举措——
堡子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彦辉有三点真切体会:做好帮扶工作,要和群众竖起来,要让群众富起来,要让队伍强起来。他说,为了让群众真正富起来,就要避免“帮扶停,活力止”的现象,就必须在造血提升上多想办法。今年,未来帮助群众发展养殖业,他积极向所在的帮扶单位固原市委办汇报,争取资金10万元,每户群众购置一头牛给予500元的奖励,鼓励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他诚恳地说,“帮扶就是要人到,心到,情到,在农村扑下身子,安心基层,情系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南川村第一书记薛福利是宁夏职业技术学员的副教授,他说,自己“热爱这片土地,深情融入群众”,真心诚意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因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南川村的养殖和种植现状,选派50名村民到学校培训观摩,专车接送,提供食宿,还请专家来村里指导,面对面和百姓讲授,怎么施肥、同样的种子怎么种的更好,养牛的配方怎么配,什么时候出售,统一建立规章制度,并对合作社的规范运作方面提供指导。他说,“我把这里当作我的第二故乡,农户家里有人生病、上学,需要帮忙的我都帮忙。”薛福利还画了许多乡村风格的画,获得了不少大奖,也借着这些作品,把马莲乡宣传出去。
张浩伟
罗曼沟村第一书记张浩伟是固原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刚来罗曼沟村两个月。他说,在进村入户后通过调研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一些优势和存在问题。去年换届村委成员比较团结,在乡政府的关心下,村里的产业发展势头好。但是,村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班子思想比较保守、活力不够,农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产业上养殖规模少而且分散等。他设想着,明年将继续抓党建,带村两委班子外出培训,开拓眼界,学习其他村的发展理念,提升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争取市里县里乡里的支持,解决村集体经济缺乏的问题;加强培训,坚持举行冬季大农校,提升百姓的技能。同时,还要通过深化“两个带头人”工程,抓培训,抓产业,抓贷款,把脱贫攻坚落到实处。“产业方面,明年将继续提升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力争比1600亩翻一番,达3000亩。基础母牛户均达到5头。明年,还将试种花椒,争取百姓一户一亩,还计划退耕还林种山桃等果树,至少一亩有1000元收入。”
邓玉平
八代沟村的第一书记邓玉平忧心的是如何提升村民们的道德素质,根除存在的劣根性。他觉得,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村民们还有唯利是图的意识,尤其是在定贫困户的时候,你争我抢的情况依然存在。怎么办呢?他的做法是,撬动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要扭转风气,不能单纯给米给面给油,而是要加强思想引导。”
邓玉平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在村里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开启脱贫攻坚的“主动力”,切实提升贫困户依靠自身脱贫的信心——制作六块固定宣传展板,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弘扬正能量,大力宣传“务实苦干勇创业,脱贫致富靠自身”的思想,凝聚人心,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比如,妇女节时,村里召开了三八妇女大会,这个会已多少年没召开了,还表彰评先,评比了好媳妇、好婆婆;劳动节时,组织开展了“庆五一、促脱贫”系列文体活动;儿童节时,开展了题为《照亮梦想放飞希望》为主题的“庆六一”系列活动;七一,举行庆祝建党的大型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切实提升全体村民的精、气、神,也在全村根植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好风气。
在宁夏,如何实现“三不愁四保障”的脱贫目标——稳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冬季取暖,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致富,他们在路上,在努力,也期待这些探索可以带来脱贫新机遇,致富新希望。
编辑 王雯
监审 韩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