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九批“援藏铁军”:发扬深圳精神 助察隅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唐光明
2022-06-29 10:39

6月28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深圳工作组(下称“工作组”)在察隅县领导的见证下,与深圳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压茬交接,这意味着深圳援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顺利完成三年援藏工作。

工作组组长刘珍春感慨,在察隅的三年援藏工作,学习到藏区同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不仅锻炼了党性修养,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回到深圳一定要发扬援藏工作精神,在深圳扎实工作,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三年来,工作组本着“来了代表深圳人,来了就是察隅人”的理念、“察隅所需,深圳所能,群众所盼”的原则,正确处理“长期帮扶和短期见效”“援藏工作与当地中心工作”“硬件建设与软件投入”“输血与造血”四个关系,援藏资金用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福祉、发展特色产业上,通过项目援藏、民生援藏、产业援藏等各项工作,稳步推动察隅基础建设和社会繁荣,为建设雪域高原幸福家园、守护祖国边疆神圣国土作出深圳贡献。

精品工程:树立边疆幸福家园建设者的标杆

时间来到2019年6月29日。在察隅县援藏公寓办公室内,工作组组长刘珍春带领深圳工作组从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接过深圳单一对口援助察隅建设的接力棒,沉甸甸的援藏工作让他既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但同时也深感荣耀。

“越是艰难的地方,越需要我们去”,秉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初心,刘珍春带领工作组徒步走进怒江深处的峡谷,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力争将援藏项目建设成符合当地群众意愿、符合当地实际的标准,助力察隅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好家园,帮助察隅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在察隅县上察隅镇巩固村里,深圳援建的新村已经竣工,怒江峡谷深处的居民已经在积极准备搬进新家。古拉乡关龙村村民小次仁告诉记者,这里到察隅交通方便,生产生活环境好,他非常期待这个深圳援建的新家。包括小次仁在内,古玉乡、古拉乡的73户居民将在年内搬进巩固新村。

深圳援建的抵边搬迁村岗藏村,一些曾居住在怒江峡谷深处生态环境、生活生产环境恶劣村庄的村民已经搬迁出来,住进了新家园形成新的村落,配置的教育和医疗设施,通过产业配套帮扶,帮助村民脱离贫困,过上小康生活。

援藏干部、工作组成员范艳坤介绍,工作组2020年投资1.1626亿元,实施8个重点项目;2021年投资1.4264亿元,实施10个重点项目,项目涉及县城道路、医疗设施、小康村建设、产业帮扶以及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示范村、教育设施、产业帮扶等内容,项目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打造援藏精品工程,如察隅县人民医院、抵边搬迁村等,进一步完善了察隅基础设施,改善了察隅群众生活生产环境,将深圳文化与深圳精神融合在了雪域高原。

“援藏工作组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对口支援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了各项脱贫工作,和察隅人民一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中共察隅县委书记杜元文说。

建设家门口的医院:让居民享受西藏最好的县级医院服务

从项目收尾、压茬交接工作到站好最后一班岗,2022年的6月,是工作组最忙碌的时候。

尽管如此,新的工作还得有序进行。6月5日,工作组再次协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丁以群教授团队、杜启峻教授团队以及顺丰公益基金会一行来到察隅县开展义诊公益活动,为察隅县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深圳“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察隅县人民医院院长格日勒图告诉记者,6月以来,医院在察隅县幼儿园、中小学有序组织了免费体检和基础疾病筛查。近三年来,由工作组协调、组织义诊活动从来没有间断,不论是县城还是乡镇村庄,援藏干部、医疗队员们利用周末时间将健康知识和保障送到了察隅农牧民的家中,为农牧民送去了健康知识和医疗保障。

据了解,深圳援建的察隅县人民医院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全、医疗条件最好县级医院,并与宝安人民医院(集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彩超中心、CT中心等服务平台开通了远程会诊、治疗、对话平台,率先在西藏自治区建立县、乡、村“紧密型”医共体模式。

援藏医生、察隅县藏医院院长李树谦说,他们合理应用闲置的仪器设备,在藏医院开展了13项康复、中医治疗新技术新项目,通过日常授课、门诊带教、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对科室医师手把手带教康复理疗技术和治疗手法操作,弥补了藏医院康复治疗空白地带,进一步完善了察隅县藏医院的卫生服务功能。

援藏干部、工作组成员黄伟介绍,医疗帮扶是深圳援藏工作的重要板块之一,新一轮“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以“院包科”的形式,承担察隅县人民医院的对口帮扶,为察隅群众构建起了一道健康防护线;此外还联系组织深圳爱心企业、医疗专家、组织义诊医疗队,在察隅全县范围之内及边境、偏远村庄开展送健康义诊、体检、高原治未病健康巡诊及健康教育活动,普遍惠及察隅群众,为群众打开了健康知识的门窗。

打造深察教育通道:谱写深圳教育工作者边疆育才的乐章

对于察隅县的教育帮扶工作,记者在工作组工作资料上看到这样的描述:工作组对察隅教育领域的帮扶,也在系统性地进行,除深圳教师来到察隅支教外,也组织察隅教师到深圳跟班学习;不仅如此,两地学生的交往交融,不但提升察隅整体教学水平,也提升了察隅学生对外界的认知。

援藏干部、工作组成员杨帆说,教育柔性人才援藏项目,优选退休教师在察隅各学校支教,不仅教授学生,更通过带徒弟、抓教研、上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提升察隅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据了解,工作组还促成深圳市南山区优质教育集团与察隅县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为期3年的“手拉手”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南山教育集团及成员校将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对察隅县学校开展全面帮扶,开启了察隅县“广东名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并搭建了深圳市滨海中学与察隅县学校的“空中课堂”,突破地域限制,共享深圳优质课程资源,为后续开展“智慧教育”奠定基础。

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首先推动了柔性人才进入察隅校区调研,评比提升师资力量活动,邀请深圳专家教师在察隅县开展“察隅县小学教师教学课堂大赛”以活动形式推动察隅教师发展;同时,选派察隅教师前往深圳跟岗锻炼学习,切实助力察隅教师队伍水平提升。

中共察隅县委书记杜元文表示,目前察隅教育板块已经形成了基础教育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对口援藏工作机制,深圳20所名校与察隅县辖区的学校建起“手拉手”一对一结对帮扶,特别是“校地共建”“引进来和走出去”双重帮扶模式成效显著,深圳教育系统全力帮助察隅师生长见识、强本领,建立起一支过硬的本地骨干教师队伍。

杜元文说:“深圳退休教师退休不褪色,继续在边陲小城书写一个个奉献祖国、建设边疆、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近年来,100多名教师和支教志愿者在察隅奉献青春,谱写了一曲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动人乐章;为察隅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察隅各族人民永远铭记在心、感恩在心。”

产业链培育:打造察隅特色产业“领头羊”

猕猴桃是察隅县重点发展的农产品,也是工作组重点扶持的产业。近年来,深圳援藏工作组不仅探索了猕猴桃产业“种植大户企业+基地+农户”帮扶模式,还在夏尼村建立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基地,还邀请国内著名农科专家专程指导猕猴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猕猴桃品种改良,除草、剪枝、授粉,每个节点,猕猴桃园里都有深圳援藏工作组的身影,帮助种植户提升技术水平。

“建设冷库仓储,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保障农产品运输系统通畅,减少路上损耗冷链系统必须建立完善。”援藏干部、工作组成员刘刚承介绍,产业帮扶不仅是帮助村民销售产品,更是要帮助村民建设销售渠道、销售政策以及产品品牌。“产业帮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植产业、技术培训、销售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系统完善。”

经过努力,目前察隅县已有绿色食品认证9个,地理标识3个,有效推动了察隅县特色农牧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展会、广告投放,推广察隅农产品品牌,扩大察隅猕猴桃、茶叶知名度。和深圳特区报合作通过“桃王争霸赛”、网红带货直播,媒体报道等一系列的动作,察隅特色农产品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

强化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扩宽销售渠道,工作组推动在海吉星深圳消费帮扶中心以及光明区建立了西藏特色产品和旅游交易推广中心、“7+2”消费平台、林芝市华发物流园察隅农产品展示中心,并开展林芝察隅农特产品进机关进饭堂活动,让更多深圳市民了解察隅产品;开展年货节以及企事业单位扶贫产品采购促销等活动,增加消费援藏力度,助力察隅脱贫攻坚。

“充分激发察隅发展内动力,乡村振兴需要援藏工作组努力,更需要察隅人的奋斗力量。”援藏干部、工作组组长刘珍春说,察隅县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宜人,除了猕猴桃,还有高原茶叶、石榴、枇杷、柑橘,羊肚菌等珍贵林下资源,有一些特色农产品经过工作组精心培育已经形成产品规模。

事实上,工作组在产业方面的帮扶远不止此。工作组人人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深圳的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市场培育以及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全力培育、推动特色农牧业、旅游业和水电能源业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三年援藏路一生高原情


三年一期,接力一期又一期的深圳对口支援察隅的工作前赴后继,2019年6月,深圳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接过历史使命,来到了祖国西南边陲察隅县。援藏干部人才留在察隅乡镇、村寨的援藏印记无处不在,从乡村到县城,从农副特产业到贸易生产市场,深圳的印记都在其中发挥作用;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在口口交谈的语言中,深圳两个字已经人人尽知,家喻户晓,察隅的点点滴滴也深深地融入了援藏干部人才的血液与心中。


从深圳市各局委办、各区政府到各街道办事处以及国有企业,与察隅县各乡镇、农场结对,开展“结对结亲,交流交融”工作,在基层共建、消费援藏、就业援藏、人才交流培训与专业素养提升活动有序展开合作交流:察隅县各职能局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赴深圳市学习交流提升专业技术和业务素养。开展中国国际人才(深圳)培训中心举办专题培训班,落实林芝市“双百计划”和工布英才培养计划,邀请深圳乃至国内等地的科技、农牧、旅游等专家到察隅县开展专题讲座和技术指导服务,提升察隅人才专业能力;可谓深圳察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连,山海情深。


这是深圳在雪域高原的责任担当,也是改革开放成果回报祖国的体现,援藏工作组成员以及援藏人才、支教老师和医生们既是祖国边疆神圣国土的守护者,更是边疆美好家园的建设者,他们扎根雪域高原不担心缺氧、不畏惧辛苦险阻,默默奉献在边疆上,更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践行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转为实际行动,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的察隅贡献特区力量。


跨越3000公里的距离,翻越4900米的高山,从深圳到察隅,从一线国际城市到国家边境县,从繁荣都市到边境界碑,作为一名深圳市民,一名共产党员,他们用心用情,用一腔热血,用一生的激情,奋斗在祖国边境:时而奔走在边境乡村调研考察,时而忙碌建设边境小康村,时而忙碌建设边境基础设施,时而送医下乡消除边民疾病,时而走入课堂为孩子解疑答惑;与察隅县的贫困居民认“亲戚”,定期给“亲戚”们送物资、送温暖,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就业等实际困难。定期慰问察隅农场困难职工、患病住院职工、党员和退役军人。交流慰问察隅驻地部队及边境管理大队官兵,促进升华军民鱼水情;为建设边疆、守护边疆贡献深圳力量。

见证边疆的变迁,创造边疆的稳定繁荣,1000多个日夜里,工作组员们融入边境,扎根边境,奉献边境。不辜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牢记自身使命,以切实的行动,点点滴滴的作为,堆砌成捍卫祖国主权的长城,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


在察隅边境的日日夜夜,不论是4000多米海拔的牧场,还是蜿蜒的崎岖山道,他们留下自己忙碌的身影;在雪山冰川、在牧区农场、种植基地,工作组成员们兢兢业业:或是埋头苦干建设起一栋栋教学楼、医院,农家小院;或是挥洒汗水推进生产,披荆斩棘在荒坡培育茶叶、种植果树、林下珍品,硕果累累;或是授人以渔于田间地头,解疑答惑于教室课堂。不辜负奔赴边境建设家园的初心,发扬深圳精神,以拓荒牛的扎实努力,勤勤恳恳地劳作,建设起祖国边境的幸福家园,成为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察隅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援藏干部人才、医生、教师乃至深圳人魂牵梦绕的家乡,午夜梦回牵动心弦的故里。

(图片由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提供)

(原标题《助力脱贫攻坚决战 提升公共民生服务 深圳市第九批“援藏铁军”胜利班师》)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唐光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