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元贬值和日本物价上涨引发广泛关注。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29日报道,当天的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汇率快速下跌,一度跌破160日元兑换1美元,再次刷新约34年以来的新低。
4月30日
日元暴跌、日本物价暴涨相关话题
冲上微博热搜!
4月28日,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华人表示,最近明显感觉到日本物价上涨,尤其是像水果、蔬菜和大米这类商品,一棵白菜换算成人民币甚至要卖到将近100元,引来众多网友讨论。
东京留学生小李介绍,他来日本的三年里,物价大约涨了30%至40%:“一般来说,东京是11月下旬开始收白菜,次年3月中旬就卖得差不多了。近两年气温较高,去年10月末就收完了白菜,今年1月上旬就卖完了,导致今年1月至4月市场上白菜稀缺,出现了一棵白菜卖93元人民币的情况。”小李告诉记者,除了白菜,最近价格涨得比较快的还有水电费。
日元的持续疲软对日本餐饮业造成冲击,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面对不断上升的物价,许多人开始选择购买打折和优惠商品,以减少日常开支。
目前也正值日本假期,一些日本民众对于计划中的出国旅行感到无奈。有人直言“太贵了,可能要换个目的地了”“旅行中的活动可能要减少了”。
据全日本新闻网4月26日消息,乘客的行李更直观地体现了民众在日元疲软和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如何尝试节省开支。在前往夏威夷的日本游客中,不仅有人背着大米准备自己做饭,还有日本游客选择随身携带计算器以便精打细算。
网友纷纷表示——
“这个旅游就非得去吗”
“扛大米笑死了”
......
经济学家:即使日本当局干预,效果可能也有限
摩根大通日本高级经济学家Benjamin Shatil认为,即使日本当局进行干预,效果可能有限,因为投资者可能继续利用日本低利率,将日元作为融资货币。Shatil强调,由于美国货币政策和经济数据的影响,日元可能会经历更多动荡。
中信建投(601066)宏观团队的研究报告指出,日元急贬的主要原因是美日利差加大,部分由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落空以及日本议息会议的货币偏鸽态度。日元贬值影响了以日元计价的资产定价,增加了港股和A股资产的吸引力。在全球市场重新配置资产的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可能面临更大的外部货币压力,影响其投资力度和制造业景气度。日元贬值对中国出口形成阶段性压力,特别是在中日存在贸易竞争的领域。但最终两国产品的竞争力将取决于产品性能和国内制造成本。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日元贬值将提高日本的通胀水平,自2020年以来,日元贬值对本国通胀的提振作用较为明显。然而,近期日元加速贬值并未带来资本流入,对股市的盈利预期和资金流入的正向推动不再明显。股市的繁荣是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扩张以及通胀预期上行的重要标志,因此,日本股市和汇率此前的反相关性近期被打破,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如果日元持续贬值,日本央行可能会进行外汇干预,这将增大美债利率上行的风险。
(综合自极目新闻、大河报、金融界等)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