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中西民族风!“匠心韶华·中西乐韵”交响音乐会26日在深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04-22 20: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4月26日晚20:00,深圳交响乐团将在深圳音乐厅举办“匠心韶华·中西乐韵”交响音乐会,特邀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享誉国内外乐坛的中乐指挥家阎惠昌,旅美大提琴演奏家梁肖,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副教授钟之岳,管风琴双博士沈媛同台献技。

本场演出曲目精选乔治·比才《卡门》序曲、关乃忠《拉萨行》、赵季平《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王乙聿《簧》为笙与管风琴及乐队而作、以及朱践耳《黔岭素描》交响组曲,将带领深圳乐迷领略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奇妙碰撞,体验中西乐韵的精巧华丽。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演频率最高的一部歌剧。作品根据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剧作家、历史学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同名小说而改编,比才用音乐为大家讲述了一个欢快背景下的悲剧故事。《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乐曲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的《斗牛士之歌》,它是埃斯卡米罗所歌唱的咏叹调,其浓郁的民族风情使之成为传唱世界的经典。

由中国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关乃忠所作的《拉萨行》是一首四乐章民族管弦乐组曲。作品于1984年创作,同年12月于香港大会堂首演;曾两度获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本地正统音乐最广泛演出奖”及获得乐团观众投票选为“年度精选乐曲”。全曲包括《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天葬》《打鬼》四个乐章,运用了现代的作曲手法,配器新颖,使用了多种敲击乐器,使音乐更显神秘、多彩,展现了圣域西藏美丽神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

作曲家赵季平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乐坛最具中国风格、中华气质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作曲家。其完成于2006年的大提琴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协奏曲《庄周梦》,历经10年,数易其稿,是作曲家对中国老庄哲学、中华民族器乐及大提琴长期思考的结晶。这部作品中,独奏大提琴的音乐抒发和技巧展示都堪称经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韵律。本场演出担任大提琴独奏的梁肖是活跃于当今世界乐坛的旅美大提琴演奏家,现任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大提琴首席。本次他将运用大提琴丰富的表现手法,让“庄周梦蝶”这样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变成音乐,让道家思想在音乐中散放出新的色彩。《拉萨行》《庄周梦》由香港中乐团委约世界首演。

王乙聿的《簧》由台湾国乐团委约首演,之后作曲家重编西洋管弦乐队版,为笙与管风琴及乐队而作。乐曲从传统笙悠远的长音揭开序幕,演奏者伫立于管风琴旁,两个同⼀祖源的乐器,开始诉说出“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纯音乐的写作手法,只为引领观众心跳,以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狂喜的律动节奏,使每个音符都成为令人心跳加速的吗啡,更让这个古老的乐器家族,跨越古今东西的文化藩篱。乐曲中最惊喜之处,则是邀请了大家族中的远房始祖——口簧琴,用即兴的方式穿插在乐曲当中,那份朴实与自然,或许才是“簧”家族在跨越古今东西后,最终的回归。本场演出特邀上海音乐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民族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钟之岳担任笙演奏,国际著名管风琴演奏家沈媛担任管风琴演奏。强强联手,演绎笙与管风琴间的独特对话,与簧乐器一起,展现震撼的交响乐章。

音乐会最后将上演朱践耳创作的《黔岭素描》交响组曲。该作1982年在第十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含《赛芦笙》《吹直箫的老人》《月色情歌》《节日》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赛芦笙》创作受侗族民间赛芦笙时几个芦笙队在不同调性上重叠演奏的热烈场景的启发,气势粗犷宏大,极富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第二乐章《吹直箫的老人》以长笛和低音单簧管模仿直箫音色,表现出民间老艺人飘逸若仙、怡然自得的吹箫情景;第三乐章《月色情歌》以双簧管恬美如歌的主题和大提琴热情洋溢的对比性音乐,描绘青年男女倾心相爱、互诉衷肠的景象;第四乐章《节日》展现人们由远而近、逐渐聚集而欢歌狂舞的热烈场面。乐曲将绚丽多姿的民俗内容、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素材与各种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巧妙结合,是中国当代管弦乐作品中以传统的、现代的创作技法与中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成功之作。

(演出方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