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在2020南国书香节分会场四阅书店琶洲店的活动区,随着中央电视台原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缓缓入座,一场带着些许岁月回甘的温情之夜开启了。面向我们铺展开来的是一代媒体人的记忆,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是一群“末代工农兵学员”的特殊留白。
一、《我遇见你》
谈起与北京广播学院的结缘,敬一丹说道:在一次次的错过与失去之后,才发现是为了遇见它。而没有想到这样的一次遇见,这样的坚持就是这么多年的四季转换时代更迭,从专业的老师点拨,成就了这个略显青涩而又符合时代简陋的《一丹话题》。在《我遇见你》这本书中,每一篇的右下角都有一个二维码,敬一丹说:“我希望我们电视人出的书,是能够有视觉冲击的。”
因为想要记录,敬一丹以这个时代最贴近年轻人的方式,把她电视人的经历放在书中,让大家一起来回顾那时的电视人是如何起步、又是如何一起去经历的那段最简陋的时光。
敬一丹感叹,时代在变,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赶得上这个需要传媒的时代,自己是幸运的。记得在《焦点访谈》中,遇见的那些在角落里的人,他们不受万人瞩目,默默地在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简史里面遨游,就是没有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让人敬佩却又无比怜惜的,所以很幸运能够成为一名电视工作者,从《焦点访谈》中遇见这样的一群人,与他们或萍水相逢或念念不忘,都将这些念念不忘的回忆一一记录在这本书中,不是在刻意地炫耀过去,而是用最真的心去触碰笔尖,记录那段特殊的过往。
二、《我·末代工农兵学员》
在谈到《我·末代工农兵学员》一书时,敬一丹说:“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个青春记忆,我退休以后就有了大把的时间去怀旧,原来我很克制自己的怀旧情绪的,但是过了四五十岁到了退休的年纪,我就不再克制自己,就觉得要把一些曾经经历过的东西记录下来,所以就有了这本书。”
我们很难想象,在一段动荡变革的年代中经历的故事,29个人的青春记忆还能被当事人以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而且还是一个都不少。敬一丹表示,一个人的经历,其实是很零碎,模糊的;但一群人从自己角度出发回想的故事,合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敬一丹的书中,要留下全班29个人的印记的原因。
在回忆起这段岁月时,敬一丹曾听到过年轻人这样的反问:“你知道高考有多难吗?”
“我是没有参加过高考,不知道高考有多难,但是你知道如果青春没有选择,没有机会填志愿是什么滋味吗?”
也许很多人都能懂得这样的苦涩,如果青春没有选择,那么它可能连遗憾都没有。
三、《床前明月光·为我亲爱的妈妈送行》
我们总是难以忘怀那些和我们共同经历的人,而母亲,更是一个从小到大甚至到老都陪伴在身边的一个角色。在为读者们推荐《床前明月光·为我亲爱的妈妈送行》这本书时,敬一丹谈起了自己的妈妈:“她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妈妈,看重血脉、看重交流;妈妈有留存家信的习惯,其实这些书信很平常谁家都曾经有,但未必有人留下来过。同事说:“你妈妈留了这么多信,太伟大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用这个词来形容,认为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东西,妈妈的习惯而已,因为早年家里离别多,兄弟姐妹分散在四处,所以这些书信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寄托。”
敬一丹寄语:每一段时光的流逝,其实都是在感悟人生,经历过每一场离别和相聚之后,我们才会懂得生命的真谛。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我遇见你》,从电视人的角度去看中国传媒工作的发展历程;感悟《我·末代工农兵学员》中青春的遗憾和时代绽放的光彩;品读《床前明月光》带来的生命感悟。让我们一起在书中寻找旧时的青春,品味一个人的一生和一群人的时代记忆。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