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20分钟理论”,试过了,很快乐!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04-06 09: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公园20分钟理论”源自一篇刊登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文章。这项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不做运动,每天只需到户外公园待上短短20分钟,就能显著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身体状态。这一发现,引发了忙碌的都市人关于城市生活质量与公共空间利用的诸多讨论。

“清明假期,实践一下公园20分钟理论”“公园20分钟理论是真的,会让心情变明媚”……清明假期,关于“公园20分钟理论”的讨论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掀起热潮,许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千园之城深圳成了市民游客“公园20分钟理论”的实践地。

沿着深南大道一路前行,此起彼伏、层峦叠嶂的各式建筑与天际线浑然一体,勾勒出繁忙都市的轮廓。在人们印象中,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速度与效率的代名词,忙碌应该是这座城市的深深烙印。然而,深圳在城市发展跑出加速度的同时不忘诗和远方,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出大大小小1290个公园,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出门入园、推窗见绿、行路见景”已成为现实。

这些“城市绿洲”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深圳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每到假期,深圳人总爱往山上跑、往公园去,热情拥抱大自然,这个清明节也不例外。

4月4日的梧桐山,因为登山人数太多,造成好汉坡、凌云道等多条登山道拥堵;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市民游客看到的不仅有蔚蓝大海,还有沙滩上的“人海”;还有市民游客到凤凰山公园、杨梅坑、马峦山郊野公园等景点才发现,周边停车场上午不到10点就已经呈现饱和状态……

“感觉半个深圳的人都来爬山了,山下是堵车,山上是‘堵人’。”4月4日和朋友结伴登梧桐山的市民许先生说,“大家越来越喜欢通过户外活动来锻炼身体,‘散散班味儿’,让身心更健康,这个‘公园20分钟理论’很有用,整个人都松弛下来了。”从特种兵旅行到city walk,再到“公园20分钟理论”……从近年网络热词的频频出现可以窥见,高压工作环境下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和追求生活质量。还有网友根据公园20分钟理论分享了自己的“健康理论”,如每日步行、10分钟冥想、健康早餐、每日微笑、睡眠充足、适度饮水、社交互动等。

在深圳论坛等平台,许多热心市民对提升生活品质和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建言献策:有市民提出建设汽车公园,有市民希望能在公园实现划船的愿望,还有市民建议建设更多儿童友好型公园……这些五花八门的建议,也提醒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更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和利用,让更多人享受“公园20分钟理论”的实践成果。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吴诗敏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