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不能只重流量不要质量 | 思与辨
深圳特区报
04-02 10:22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漫画:颜庆雄

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通报称,因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已经对其全网下线,并对多个平台上该剧的片段等素材进行了查删,播出该剧的多个小程序也已下架。下线、查删、下架,一套“组合拳”再次引发对于网络微短剧的关注。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进行讨论。

■ 主持人:赵 鑫

■ 嘉 宾:盘和林(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沈君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邓海建(媒体评论员)

以合规审查推动微短剧优胜劣汰

主持人:此次事件会对网络微短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对微短剧制作者和平台运营商有何警示?

盘和林:首先,此次对微短剧的处理是要通过案例警示,促使整个行业在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内容审核等环节严格把关。其次,这也是一种预示,预示着未来对微短剧将开展更加严厉的监管,以合规审查推动微短剧优胜劣汰。

对短视频制作者来说,要尊重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要远离“擦边”和低俗恶搞。对于平台运营商来说,未来要加强平台的内容审核,建立风控体系,落实主体责任,主动预防,及时处理违规内容,维护良好网络环境。

沈君菡:一方面,提醒微短剧生产和传播各方应提升内容质量、传递正向价值,切莫在法律红线边缘试探。另一方面,促使主管单位及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监管,出台更加细致完善的审核细则和审查标准,完善技术监管手段。同时,也向公众表明了国家对微短剧行业监管治理的决心。长期来看,对于规范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净化市场空间、推动行业健康向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邓海建:《老师不要跑》全网下线,并不会影响微短剧行业的热度。只是,从“野蛮生长”到合规有序,微短剧领域的监管“紧箍咒”必然会越来越近了。对短视频作者的启示是:如果编剧工作仍然忽视“创造性”、习惯于流水线作业、机械化生产,甚至制作“擦边”视频,迟早会失去合规市场。对于平台运营商来说,如果还抱着侥幸心理,将面临更高的违规成本。

微短剧生产门槛低、制作耗时短、资金回收快,吸引大量创作者“淘金”

主持人:眼下网络微短剧问题频出,您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沈君菡:一是巨大的市场红利吸引行业过度逐利、逐快、逐量,忽视了内容质量。目前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网络微短剧剧情紧凑、悬念迭起、反转不断,充分满足了受众碎片化时间的观看需求;同时生产门槛低、制作耗时短、资金回收快,短平快的生产模式会造成部分生产者忽视内容价值。

二是流量至上的盈利模式促使部分生产者在流量与内容间选择流量。在微短剧产业链条中,最终的流量分发环节才是利益变现的关键所在,这导致部分生产者试图通过夸张的表演、低俗的价值观念、模式化的剧情设计吸引受众眼球。

三是监管机制和相关管理法规尚不完善。由于微短剧诞生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制定完善。

盘和林:微短剧成本低、受众广,吸引大量创作者涌入这个领域“淘金”,但创作者本身素质良莠不齐,当想不到好点子吸引流量的时候,就不得不冒险触碰红线来换取流量。一些创作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擦边”内容不会被监管发现。

邓海建:主要原因是暴利之下的“弱监管”。对于内容低俗制作拙劣的微短剧,相关部门一直在持续打击,围绕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违规网络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不过,《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等文件仍在拟定中,监管部门与监管职责仍不明确。某种意义上说,部门监管与行业自律的相对缺位,让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处于“牛栏关猫”的境地。

建立三道防线,促进微短剧健康发展

主持人:您对规范网络微短剧市场、促进微短剧健康发展,有何好建议?

沈君菡:将平台作为内容审核的第一道防线。督促各平台运营商在主管单位政策框架内,制定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的详细规范;形成技术监督与人工审核并行、制作与分发全流程监管的审核机制,提高违规案例发现与处置效率;完善受众监督机制,鼓励受众对微短剧违规现象进行举报监督。

将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督作为第二道防线。制定行业规范、形成行业共识,建立网络微短剧“黑名单”机制,提高违规成本、加大曝光力度;共同提升行业技术水准,为微短剧的创作和营销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以优质内容吸引受众,提升用户体验,促进良性发展。

将主管单位的审查作为第三道防线。建立对微短剧制作公司的资质审查制度,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将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管理;尽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为平台的审查规范提供指导。

盘和林:最重要的还是明确边界。如果法律法条不明确,不能覆盖具体现象,就容易被一些人钻空子。同时,要促进行业自律和平台管理。此外,畅通观众投诉渠道。

邓海建:微短剧要纾解“成长的烦恼”,说到底,还是离不开“疏堵结合”。所谓“疏”,就是强化正向引导;所谓“堵”,还是寄望于法律制度。小而精、短又美的微短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红线要分清、底线要分明,前置的审核机制与事中事后的监管机制双向发力,微短剧的作品质量才能时刻在线。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