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跨国投资的热土!普华永道发布报告
读创· 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张莹
03-25 15:27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3月25日,普华永道中国联合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发布调研5个多月的《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研究报告2023》。

报告给出一组亮眼的数据,显示2023年外资来深势头不减,深圳一如既往是跨国投资的热土:1-10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6469家,同比增长69%,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高技术产业增长16%。全年新增总部企业50家,新设外资企业7258家,增长70.6%,占全国15.1%。

对标一流 全球纳新

2023年是深圳实施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第二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共洽谈签约项目超过380个,涉及投资额超万亿元,会议规模、签约数量和意向投资额均创历史纪录。

这一年,深圳更加聚焦破解市场主体的痛点,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迭代累计推出千余条营商环境改革措施。

这一年,深圳进一步全面对标一流标准世界银行BEE体系补短板,全球纳新招揽先进产业,更加聚焦破解市场主体痛点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这一年,深圳招商引资从原来的落在区政府层面进一步扩大下沉到包含街道,各区建立覆盖所有街道的“大招商”体系推动形成全员招商的火热氛围。各区街道各显身手,各出奇招,构建起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招商格局,使得深圳营商环境服务更有针对性,更精细化。

这一年,深圳营商环境工作特别突出在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找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务实举措,让市场主体有更实在的获得感。

营商环境改革5个新特点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到2023年底,深圳商事主体累计存续总量超过420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在深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558家。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2家。

报告认为,2023年,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呈现5个新特点:全球对标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宏观促进与微观疏堵相结合,企业关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普惠政策与服务精细相结合,机构下沉与技术便利相结合。

在营商环境建设向全球对标的同时,深圳特别重视与本土实践相结合,释放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比如“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深圳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越来越多城市复制推广,用于支持辖区不同产业的企业。

在政策发力微观疏堵方面,高端装备制造、珠宝加工两个领域专利快速预审通道上线,小错免罚的包容柔性执法、深圳地方征信平台与辖区内金融机构合作激活企业信用数据,在各个堵点发力,推动全市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稳商是深圳招商引资最大利器

破解市场痛点,提升深圳营商环境七大建议:

在对深圳的多场调研中,招商官员反馈最多的是,深圳招商引资最大的利器是“稳商”——最有效的招商来自于辖区企业上下游企业和他们向合作伙伴的推荐,通过服务对接好辖区目前的企业,让他们的合作伙伴更有信心来深投资。企业家表示,希望政府在大力招商引资时,不要忘了辖区目前已有的企业,积极帮助本土企业纾困解难。

报告指出,50%的深圳民营企业表示在发展中面临市场准入壁垒。比如在扩大生产、经营、项目招投标等面临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尤其在项目招投标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偏向国企。建议放宽市场准入,放宽一些产业和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严禁全市各区、各部门设立或变相设立民企市场准入壁垒,并对此进行处罚和通报。

调研中,32.26%受访民营企业表示市区出台的政策需要有更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加强执行,稳定民企发展预期,提振信心。

近半民企表示现有政策尤其是惠企政策兑现手续繁杂,需要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更好的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

近六成民企希望政府能打造一站式企业出海服务平台,超过四成的民企希望外汇资金使用和资金流入流出审批能够更便利,近四成的民企希望能够获得海外法律风险及维权方面的帮助。

建议深圳提升全市民企海外投资便利性,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简化民企海外投资、设厂、展业等事项的审批程序;全面提升深圳民企海外市场开拓服务保障能力,积极为民企提供“走出去”信息共享、国际政策咨询、项目对接、国际法律法规咨询,海外维权等综合服务,提升民企外汇资金使用的便利性等。

(作者:读创· 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张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