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商”中“赢商”!深圳“出圈”的背后,有何秘诀?
读特客户端综合
03-22 17:5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卫冕“工业第一城”

稳坐“民营经济第一城”

跻身万亿元消费城市行列

登上“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宝座

......

作为高质量发展“尖子生”

近年来深圳频频“出招”

不断交出优异答卷

最近,深圳又在自己的

“优势科目”营商环境上

获得了亮眼成绩

● 近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2023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报告将2023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分三档,其中深圳、广州位列第一档;同时深圳9条创新举措向全省复制推广


● 3月20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机遇之城2024》报告中,深圳位居“机遇城市”总排名第三位,在技术与创新、宜商环境两大维度上位列全国第一

两份新鲜“出炉”的报告

具体都说了啥?

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

深圳如何持续发力?

马上就来揭开“尖子生”

高分答卷背后的“秘诀”

👇

位列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档,深圳“再度出圈”

《2023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指出,广州、深圳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营商环境改革率先迈入6.0阶段,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视频来源: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

报告同时总结出24条创新举措,涉及到深圳的有9条。其中,由深圳独立推行的有6条,包括推行产业“混合上楼 ”、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首创税务海关转让定价协同管理机制、建立“技能银行”,创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深圳与其他城市同时推行的改革举措有3条,包括构建区域性“先诊治、后缴费”信用就医服务体系、全国跨境信用标准互认、“一件事”自由组合。

宝安区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是深圳最大“工业上楼”试点园区。受访单位供图

一系列创新举措中

深圳“工业上楼”模式

正以其高效、集约优势

火速“出圈”

👇

2022年11月,深圳发布“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空间建设“5年计划”,宣布从2022年起,将连续5年,每年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建设≥2000万㎡高品质、低租金、定制化产业空间。并且,所有“工业上楼”厂房租金不超过35元/月/平方米,年涨幅不超过5%。

5年供应1亿㎡产业空间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每年再造2个蛇口工业区

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图源:人民日报

让“存量”变“增量”,深圳开始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加速度”。2023年3月,宝安区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正式动工,建成后总建筑面积36万㎡,投产后将贡献产值超100亿元;5月,我国首个全装配式“工业上楼”项目——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竣工投用,可提供32.1万㎡优质产业空间;12月,深圳首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专业园区项目——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首期工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将建成高标准厂房约34万㎡;截至目前,深圳最大“工业上楼”试点园区——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一号园区已完成竣工初验,园区全面建成之后将提供超过183万㎡的优质产业空间。

如今,在这座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之城,第一批试点“工业上楼”项目已有72个,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创造厂房面积2306.5万平方米

图源:深政观察

落地扎根的实体空间有了

在企业“乘风破浪”的出海过程中

深圳还打造了出海“护身符”

更好地保障其“走出去”的生存空间

👇

当前,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更加复杂,遭遇的海外纠纷越来越引起关注。深圳作为高新科技企业的聚集地,自然也成为了我国最早、最频繁遭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地区之一。在企业海外频遭纠纷的背景下,深圳持续提供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服务,推动深企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护航深圳创新主体参与国际竞争。

2018年,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深圳保护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讯员供图

2020年,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分中心”)获批成立,成为全市首个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综合性公益平台,指导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成立以来,深圳保护中心依托深圳分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海外知识产权工作,持续打造风险防控-案件监测-应对指导-意识提升-资源汇聚“五位一体”海外维权工作体系。

2023年7月,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的若干措施》,涵盖了六方面共计15条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海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开展。

图源: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官网截图

截至2023年底,深圳保护中心帮助深圳300余家典型企业排查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首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高频原告预警,发布预警报告40余份。监测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近1200宗,为1100余家企业提供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帮助企业节省诉讼费用4220万美元,挽回市场损失超21亿美元;累计征集国内外海外维权专家246名、海外典型案例179件

在增强“事前”风险防控方面,深圳分中心累计为200余家企业提供商标月度预警,支持企业海外商标品牌培育,上门指导60余家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累计举办海外知识产权专题培训39场、沙龙活动23场,对外发布27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惠及知识产权从业人员6000余人次,为企业提供普惠性的海外维权资源支持。

跻身机遇之城前三,企业“用脚投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机遇之城2024》报告显示,今年观察城市范围扩展至57座,深圳总排名与去年相同,紧随北京、上海,位居第三。

视频来源: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

在十个观察维度中,深圳在“技术与创新”和“宜商环境”两个维度排名均居第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称号。深圳全市登记的商事主体累计达到422.6万户,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61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860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742家

营商环境好不好

市场主体感受最直接

最有发言权

企业为何纷纷“用脚投票”

选择了深圳这座机遇之城?

鲜明的创新基因无疑是

吸引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

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深圳力度”是企业的坚强后盾。

“深圳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上不断发力已初见成效。”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介绍,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已累计资助基础研究项目6000多项超40亿元。2023年布局37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资助技术攻关项目300多个,推动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核磁共振、EDA、全自研数据库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过去十年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4年64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880.49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02%跃升至5.81%。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94.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2023年超2.4万家,是2014年的5.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二。

与此同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区域创新平台成为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光明科学城生命科学园。图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光明科学城是透视深圳前沿科技发展的一扇窗。2023年光明科学城规划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在建和运营数达到20个。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深圳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科学设施、世界顶级的第四代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通过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并开工建设,超算二期机房楼封顶。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也不断提速,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影响力显著提升。

据统计,深圳已高标准建设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380家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载体,吸引众多高水平人才“孔雀东南飞”。2023年深圳新增全职院士7人、总数达98人,高层次人才2.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过679万人

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院区永久场地效果图。图源:“深圳医学科学院”微信公众号

深圳“力度”之下

深圳“速度”也为打造宜商环境

拼出了新的优势

2023年,深圳先后出台实施了

阶段性稳经济“15条”

民营经济“20条”、促消费“21条”

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20条”

努力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升级“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网办、零成本即时办结;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全市平均停电时长下降37.4%,供水可靠性达到99.96%;

搭建深圳信用(征信)服务平台,累计促成企业融资超过2500亿元,上线全国首个专属个体工商户的“信易贷”产品——“个体深信贷”,累计实现个体工商户纯信用放款超过3.8亿元;

推出“确税式”纳税申报,报表预填率达到92%,纳税人只需补充少量数据,即可快速完成多个税种申报,深圳市电子税务局已全面覆盖主要涉税事项,网上申报率达到99.7%;

在“i深圳”APP上线了政策补贴直通车平台,新增“免申即享”事项159项,争取让更多的惠企便民政策直达快享......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总服务量达3715万,同比增长27.6%,服务对象超500万人;诉求处置效率明显提升。2023年,诉求平均办理时长压缩了66%,诉求办理不断提质增效;市民整体满意率99.49%,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

政务服务办事“快”,背后是深圳“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如今,“大厂”纷至沓来

“小巨人”扎堆“落户”

深圳坚定筑巢引凤,蓄势腾飞

持续扩大技术与创新优势

夯实创新载体、吸纳创新人才

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

......

在可期的未来

一流的营商环境、无限的机遇可能

将成为深圳愈发闪亮的金字招牌

(综合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深圳市司法局、深圳特区报、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深圳商报、读特客户端)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