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城市如何和谐发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2.0)”国际研讨会在深召开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03-21 11: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近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举办“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2.0)”国际研讨会,邀请德国埃尔福特大学马克思韦伯文化与社会科学中心何梦笔(Carsten Herrmann Pillath)教授发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2.0:设计生物多样城市”的主旨演讲。此次研讨会旨在分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和新实践,展示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性解决方案。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s, NbS)是指通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和被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来有效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自2008年世界银行正式提出以来,NbS所倡导的依靠自然力量、基于生态方法的发展思路,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社会挑战中。在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如何构建更加和谐的人、自然和社会的新关系,最终达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城市和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会议中,何梦笔教授指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案,而其关键在于生物多样性。近年来,由于商业和经济驱动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和海洋的侵占,使得生物多样性损失愈加严重。而城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关键所在。城市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居住着全球60%左右的人口,贡献了全球80%的GDP的同时,也排放了全球75%以上的二氧化碳,加剧了当前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损失。因此,设计生物多样性城市就非常重要。世界经济论坛最近的一份报告就强调了生物多样性城市,就是要把城市建成能够让自然蓬勃发展的地方。当前生物多样性城市概念在欧洲特别流行。例如,意大利北部的生物多样性城市之旅,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最近发布的“城市自然指数”(IUCN Urban Nature Indexes),用来评估城市是否支持和培育生物多样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论坛、活动开始使用这个词汇,生物多样性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主流概念。

何教授讲述了NbS在中国的实践——海绵城市建设,并介绍了NbS在深圳的实践案例——宝安区上合公园规划,是一个对自然、水生态和人类(尤其是对低收入者)都有益的案例,并提出城市未来生态生活条件的最佳解决方案是让城市再野生化,即在设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时,应确保自然的进化潜力可增强,以绿色植物保障不同物种之间的连通性,而这方面新加坡目前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新加坡有29.3%的城市空间被树木所覆盖,可以为大自然提供更多的空间去自主进化。

何教授提出对人类的倡议:“我们如果想应对未来的生态挑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承认大自然所拥有的权利、尊重自然的自由进化,让自然成为游戏中的一个重要玩家,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人类和非人类共享、互惠互利的生态系统,坚持生态/生物中心主义而非人类中心主义,进入从争取‘人的权利’到‘自然权利’的新革命时代。”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无论对一个城市还是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大的问题。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就是高质量的保护如何跟高质量发展之间建立辩证关系,用高质量的保护去推动高质量的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能源专家、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深圳市委政研室城市与生态文明处处长黄铎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刘畅,深圳市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媛,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袁易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宇分别发言。

深圳市委政研室城市与生态文明处、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深圳市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龙华区双碳产业运营中心、中广核、深圳特区报社、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的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讨。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