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十年,这所大学把名字镌刻在星辰之上
晶报记者 李跃
03-21 07:29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北京时间2024年2月3日7时37分,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冠名的“港中深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从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名字开始在苍穹中闪耀。

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来说,这也是一个隐喻。2024年正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十年前的今天,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正如“港中深一号” 开启星际探索之旅一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的理念和学术体系,肩负着为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新路以及为深圳和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驱动力的使命。十年来,它在八幢破旧厂房和一片荒芜的土地之上,逐渐成长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现有师生1.3万余名,连续4年位居中外合作大学(含港澳地区)排行榜第一。

这所大学像星光,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闪亮。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与同学们在早午餐中深入交流。

“以一流人才吸引更多一流人才”,5名诺奖得主来了

深圳人才公园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旁边,作为全国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人才星光桥。桥头的星光柱上,记录着一百多位为深圳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多个名字来自同一所大学,那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如中国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院长阿里耶·瓦谢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院长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以及罗智泉院士、唐本忠院士等多位院士。

▲阿里耶·瓦谢尔教授

一所大学的教授名单,能够如此密集地出现在城市的人才星光柱上,其人才分量可见一斑。事实上,自成立以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致力于建立国际化的师资和科研体系。

校长徐扬生自不待言。2016年11月14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公布把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1999GJ5命名为“徐扬生星”,以表彰徐扬生在科学和教育事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徐扬生说过,要“以一流人才吸引更多一流人才”,也因此,他带头多次拜访多位全球同行评议中的一流科学家和杰出人才。

目前,学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60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国际计算机学会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近40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

世界顶尖人才的加持,使这所新兴大学获得了蓬勃的科研创新能力。大学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信息科学、未来智能网络、生物信息学、新材料和能源科学、国际金融与物流、制药和精准医学等领域已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包括组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霍普克罗夫特高等信息科学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大学的科研方向与深圳的未来产业方向高度吻合。

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的目标是组建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生物学研究中心,围绕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开展尖端生物科技领域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计算结构生物学与小分子及蛋白质药物设计、多尺度生物分子模拟、高通量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基因诊断技术转译研究等。瓦谢尔教授期待研究院可以成为一个平台,以吸引全球顶尖研究员加入其中,同时希望研究院能促成重要国际协作,成为一个多学科教育中心,培养年轻的计算生物学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院长、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参观冷冻电子显微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则围绕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在医药领域开展各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将积极与世界顶尖药企开展合作,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科比尔卡冷冻电子显微中心成立后,科研人员将充分利用先进的冷冻电镜系统攻克科研难题,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帮助深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发展、促进民众健康、创造经济价值。

截至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已累计承担各级各类项目超100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立项数量持续增长。

近些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还屡屡获得国际大奖。比如,戴建岗教授获颁2018年The ACM SIGMETRICS Achievement Award,以表彰他在排列网络稳定性及其在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应用的奠基性贡献。该奖项在国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每年仅颁发给一位在计算机/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和评估领域作出长期卓越贡献的个人。这也是该奖项设立16年以来,华人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唐本忠院士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是媒体上的一个热词, ChatGPT、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为代表的文字、图像应用成为技术圈甚至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2023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武执政团队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MMLab团队、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研发了综合音频生成开源平台 Amphion(安菲翁),打破企业产品的技术壁垒,让技术实现开放与共赢,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此前不久,他和数据科学学院另外13位教授一起,荣登Research.com顶尖科学家榜单。

▲应用自旋电子实验室

“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3月16日,为迎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该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婚礼仪式中的“却扇礼”“诰天礼”,以及由校长徐扬生教授亲笔签署的婚书等,充满中国文化味道。爱侣们则披着婚纱在校园景点打卡,满是浪漫的西式气息。

这场中西合璧的集体婚礼所透露的细节,折射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一种教育理念:“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理解这所大学,需要从这样的理念出发,从大学的校训“博文约礼”出发——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这里需要提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书院制。

香港中文大学是亚洲第一个采用书院制的高等学府,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各种活动,主要是由书院举办的。这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在短短50年内就跻身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行列的主要原因。而这一切,在港中大(深圳)得到了移植、传承与发扬。

▲祥波书院五周年院庆戏曲表演

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师生密切交流,朋辈一同成长。在港中大(深圳),所有学生分别隶属于一所书院,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书院与学院的专业课程相辅相成,鼓励不同文化和专业的学生共同生活、互相学习。目前,该校已有逸夫书院、学勤书院等7所书院。

“如果化学系的学生想创业,但不知道如何找投资,而寝室里有个同学懂投资,他们就可以商量。多做跨学科的沟通,才能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徐扬生说。

这背后是香港中文大学所推崇的“全人教育”思维。学校认为,未来人才的竞争力将更加体现在人文素养、创新创造与社交能力等方面。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丰富学生对自然、生活和美的认知,使学生养成出色的思辨力和想象力,有足够的韧性接受未知的挑战,从而激发出更为积极的创新精神。

所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仅引进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技大咖,在人文领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人物。比如,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的著名学者郑永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葛剑雄,最近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引发网友刷屏。他在公开信中表示,“欢迎大家参加四月份举办的‘读书月’,我将作两次讲座,与大家交流。”

▲音乐会

在徐扬生看来,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专业领域的精英,更要重视学生对国史国情与世界发展的综合认知与学习,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明、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所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传统纵深感,也注重学科与视野的宽广性。办学以来,它就发力国际化,与剑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联盟,从低年级开始,学生就可以到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去交流,交流的时间从3个月到1年不等。这种交流不是走马观花的,是双向的,是学分互认的。如今,与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已超过140所,遍布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0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2023咖啡品鉴课

起点即高点,就业及深造数据里真实的港中深

3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十周年校庆媒体通气会,会上发布了2023届国内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023届毕业生整体去向落实率为95.13%。其中,升学比例达80.92%;13.70%的毕业生(163人)直接就业。

升学方面,美国为该校本科毕业生的首要目标,占升学目的地的37.90%。21.70%的升学毕业生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10名高校,71.55%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高校,另有12名入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高校。

就业方面,该校就业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7.08万元。其中,九成毕业生选择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香港等一线城市,或成都、南京、郑州、杭州、长沙等省会城市,其中超过一半选择留在深圳,占就业人数的50.31%。

与此相对应的是,2023年11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了第八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数据显示,该校第八届研究生共1173人,大部分毕业生进入香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名大型企事业单位、头部券商、高校、科研院所工作。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金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华润信托、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谷歌、亚马逊、中国电科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科学院、深信服、华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等;部分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收到许多国内外名校录取通知,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等。

这里面,不少毕业生的履历非常抢眼。如数据科学理学硕士毕业的三位同学何文曜、冉焌金、刘畅在“全国知识图谱与语义计算大会2022面向数字商务的知识图谱评测之多模态商品知识图谱链接预测”大赛中获得团体赛国家级银奖;同声传译硕士毕业生姜珊荣获了2023年第九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三等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项目博士毕业生颜旭,就读期间担任CVPR、ICCV、ECCV、NeurIPS、IJCV、TPAMI等十余个顶级期刊、会议的审稿人,发表文章18篇,拥有软件著作权1项,专利1项。


▲2022年,徐扬生校长为大学杰出毕业生颁奖并表示祝贺。

毕业生质量是一所学校、尤其是高校办学成效的一块试金石。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来说,这样的含金量极高的成绩单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而是一开始就有了。

早在2018年,刚刚办学四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用数据让外界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它——首届经管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中,有65%的同学选择了海外深造留学,35%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在选择留学的毕业生中,人均收到3个以上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超过41%的录取通知书来自于美国的知名大学,比如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等,并且其中部分学生直接被世界著名高校的博士项目录取。

在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从行业分布上看,以投行、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互联网、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为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汇丰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宝洁、可口可乐、思略特、腾讯、华为等成为录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毕业生最集中的单位——这是寻常新高校难以企及的“高光”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港中大(深圳)还正在招生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根据港中大(深圳)最近公布的2024年联合招收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和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它将首次招收港澳台学生。

▲图书馆阅读

3、2、1,出发。十年前的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挟深港基因优势,它一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速度。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下一个十年,期待它飞翔得更高更远,抵达更辽阔的星辰与大海。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