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人工智能竞赛关键是人才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03-19 08: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DiT论文的作者、人工智能技术大牛谢赛宁说,对于Sora这样的复杂系统,人才第一,数据第二,算力第三。近日,深圳特区报专访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畅谈如何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他建议,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纳入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课程比重要适当增加,为AI人才培育和学生的未来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人工智能+X(学科)’。”

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就是让不断涌现的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这对我们大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一些新要求。

潘毅表示,目前,国内复合型人才比较薄弱,有一句话叫“隔行如隔山”,比如很多懂生物的人才对计算机不太懂,所以我们要从娃娃抓起,甚至从中小学开始就进行人工智能的基础教育,让未来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以后在大学和读研阶段再“补课”人工智能就相对容易。要把千行百业的人都教会人工智能非常困难,但这些工作正在慢慢推进,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提前布局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认为人工智能课程的比重要适当增加。”潘毅说,今后人工智能要像微积分、基础物理、基础数学一样成为基础课和必修课,深理工目前已经这样实施了,不管生物、化学还是材料专业,都必须修人工智能这门课,在大学中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工具,还有简单的计算机语言和编程,让学生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或是需要深入掌握AI时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