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低空经济如何高飞(1)丨抢占低空经济赛道,中山底气何来?
中山+ 中山日报
03-18 08:27

开栏语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月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行低空经济学习报告会,市委书记郭文海作专题部署,要求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即日起,中山日报、中山+推出“中山低空经济如何高飞?”栏目,通过深度立体报道,展示中山发展低空经济的生动景象,营造低空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敬请关注。

2月27日,全球首条低空航线在深圳首飞。资料图片

从深圳乘坐直升机抵达中山,用时20分钟……3月7日下午,作为中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受邀嘉宾,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麒用低空出行方式亮相,并围绕低空经济这一“新质”主题作辅导报告。

跨越珠江口,约两个小时车程被空中“飞的”20分钟飞程所取代,鲜活的例子足以证明,未来已来,低空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图景。

从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谋划布局跨珠江口低空飞行交通模式”,到3月7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就中山发展低空经济主持召开学习会,短短一个月时间,中山聚焦低空经济接连部署。中山布局“天空之城”的意义何在?底气何来?系统梳理中山低空经济的“底子”,便能从中找到答案。

政策风口  迎风“起飞”

何为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而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

为什么要发展低空经济?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可谓未来产业的代表,但实际上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2024年或成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通用航空、运行保障、低空运营等相关产业链将迎来发展机遇。从全国范围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超过2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热”的出现,离不开政策大背景。比如,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管理……鲜明的方向,逐步完善的政策体系,多重利好培育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土壤,国内多地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机遇,并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比如,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将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这已是广东省政府连续第二年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低空经济发展,围绕政策保障、应用场景、先行先试等积极建言。

政策红利催生出机遇风口,迎风“起飞”正当其时。中山历来有“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和“冲天之志”。孙中山先生提出“航空救国”,“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第一位空军女飞行员朱慕飞都是中山人。发展低空经济,就应当探路先行、快人一步,加快驶入发展快车道。

融合机遇  得天独厚

今年2月27日,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以下简称“eVTOL”)跨越珠江口,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珠海成功试航,成为广东“低空经济”发展开篇的重要里程碑。

事实上,在政策利好下,周边城市的先行探索已多点“开花”:深圳日前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为低空经济起飞铺就法治跑道;广州通航企业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标准适航证,“天空之城”照进现实。

特别是深圳,在低空经济方面的探索一直走在前列,消费类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产品门类齐全,已经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飞、运维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批知名的无人机企业。

日前,深圳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施方案》是此前“20+8”产业集群的“升级”版,不仅瞄准了更高目标,还新增了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努力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上作先行示范。

比邻深圳的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肩负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主动对接拥抱深圳,推动深中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在发展低空经济领域,有更好融入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链,先行一步让低空经济飞好、飞远的条件和基础。

近日,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一行前来中山考察,就低空载人飞行基础设施布局、航线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应用等达成合作意向,年内有望开通首条深中“空中的士”航线。

这意味着,深中低空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顺利往前迈出了第一步。未来,中山还可以依托深中经济合作区等合作平台,加强与深圳低空经济规划政策对接、产业合作,主动做好低空经济产业配套,抢先融入深圳低空经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共同构建跨珠江口的空中立体交通体系,积极参与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布局,推动更多飞行器在中山上空自由飞翔。

“底座”扎实  链上未来

中山具备无人机生产制造基础和产业链配套优势,这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底座”和前提。

从产业链来看,“低空经济”包含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商、中游的服务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一系列应用场景拓展延伸,在提供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将为产业发展创造无限可能。以医疗领域为例,去年,位于小榄镇的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中华紧急救援(香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华紧急救援(香港)董事彭扬威曾表示,双方将探索直升机医疗运送和跨境双向转诊等服务。随着低空经济进一步发展,政策配套逐步完善,这一领域的合作将更加顺畅。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山多个镇街具有良好空域环境,拥有三角通用机场、阜沙镇通航产业基地、板芙国际无人机(大湾区)智能生产基地等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将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研发测试、生产制造创造良好条件。

市委书记郭文海指出,发展低空经济,中山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场景。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按照市委部署,中山将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制定完善低空经济专项规划,尽快明确包括停机场、起降点在内的空中交通路线布局。主动对接、学习深圳,把跨珠江口低空飞行作为深中一体化的重要事项抓实抓好。同时,加快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整合三角通用机场、阜沙镇通航产业基地、板芙国际无人机(大湾区)智能生产基地等资源,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研发测试、生产制造创造条件。支持御风未来等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集群成势。在深中低空经济一体化上持续发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与广州、珠海等周边城市形成互补。

中山各界积极参加低空经济主题讲座。记者  夏升权  摄

“我们画了一个半小时eVTOL可达的圆圈,基本上中山就在中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地理优势,对我们未来的运营来说,有利于降低成本。”御风未来飞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十一表示,中山是产业链布局的理想之地,他十分看好中山发展低空经济的前景,计划今年底之前在坦洲落地核心研发和总装生产基地项目,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并在未来3到5年,吸引一批配套企业,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据悉,中山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按短期、中期、长期规划3批直升机和eVTOL的固定起降点,为低空载人城际飞行、联程接驳、应急救援、交通监测、城市空游等领域提供基础设施布局及航线规划技术支持,兼顾后期产业的发展应用。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抢占低空经济赛道,中山大有可为。

【总策划】伍学标
【策划】程明盛 吴森林 查九星
【统筹】黄凡 隋胜伟 郭锦润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浩勤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