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市民“撸猫”后确诊“猫抓病”!医生提醒……
中山+ 中山日报
03-12 13:34

由于对猫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撸猫、“吸猫”。近日,家里养了猫的50多岁中山市民李叔(化名),却因在和猫接触的过程中被抓伤,得了“怪病”——间断发热、右侧腋窝、肘部淋巴结肿大、盗汗、乏力,10多天不痊愈。

李叔来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后,才被确诊得了“猫抓病”。经过住院一周的治疗后,李叔康复出院。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梁欣介绍,“猫抓病”又称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是通过猫、狗等宠物接触、抓伤或咬伤,导致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传染病。

据悉,猫抓病典型表现为淋巴结炎。该类型患者被猫抓、咬、舔伤后3至10天,在损伤部位可出现红斑、丘疹,大约2周后,患者会出现同侧肢体的颈部、腋窝、肱骨内上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伴淋巴结红、肿、热、痛的局部症状,还可伴有发热、不适、疲乏、厌食,甚至肝脾肿大等。

“另外,10%-15%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的猫抓病表现,包括帕里诺眼眶综合征、视神经视网膜炎(常表现为单侧视力下降)、关节炎或关节痛等,心脏瓣膜病患者还可能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梁欣表示。

梁欣介绍,“猫抓病”属于全球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温暖潮湿季节。该疾病散发,病例可呈现家庭集中分布,虽然患者年龄段涉及婴儿至高龄老人,但多见于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

该疾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汉赛巴尔通体的猫,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猫。带菌动物(猫、狗等)抓、咬、舔舐黏膜和(或)破损的皮肤,是“猫抓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吸血节肢动物(跳蚤、虱子等)叮咬,以及与猫密切接触也可感染该疾病。

如果不小心被猫抓伤或咬伤,该如何紧急处理?梁欣表示,要立即清洗伤口,并用碘酊涂搽局部,可外用庆大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抗生素涂抹患处,并及时就医。

预防“猫抓病”有哪些注意事项?梁欣提醒,有养宠物猫的家庭,要注意保持家庭卫生整洁,对猫进行预防接种,定期给猫洗澡及杀灭跳蚤,保持猫身整洁。免疫功能低下和心脏瓣膜病患者,要避免与猫有过于亲密的接触,如玩弄猫的毛发、被猫舔眼、口鼻及破损的皮肤等。

“虽然‘猫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但‘猫抓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平时多加注意,并做好猫的驱虫工作,就能减少‘猫抓病’的发生。”梁欣提到。

见习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露锋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