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南非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体验中心。
借“一带一路”倡议,深圳企业加快“走出去”,在若干领域主导布局形成国际产业链,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记者采访发现,深圳企业以国际化的视野和长远的战略思维,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在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消费电子、能源电力、海工装备等领域形成若干分布全球、优势明显的产业链条。“全球要素”加“全球市场”,已成为深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体系的重要推动力。
▶深企谋夺行业话语权
目前,在龙头领军企业带领下,深圳企业雁阵式加快“走出去”,在获取关键海外资源、寻求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率先发力,并借“中国优势”与国际产业巨头合作,在技术、标准和规则方面谋求更多话语权。
深圳一批企业走在前列。招商局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布局49个港口,形成从香港出发经由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洋,进入红海、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的完整港口布局,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 提供有力支撑。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联手拿下总投资达180亿英镑的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经典案例。
扎根深圳创新土壤,瞄准国际广袤市场,华为、中兴,已经在全球市场赢得主动。其中,中兴通讯在海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国际业务收入接近50%,欧美高端市场占比已达25%。而且,中兴通讯加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谋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目前,中兴通讯是全球5G技术及其标准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是包括国际电联在内的70多个国际标准组织的重要成员。借助一个又一个国际标准和专利技术,以及与国际运营商的成功合作,中兴通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业务不断得到拓展。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
深圳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国际创新要素成为深圳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海外研发人才队伍进行的国际投资并购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包括华大基因收购美国CG公司、英飞拓收购全球智能IP视频方案供应商March Networks以及安防视频监控生产商Swann Communications、大族激光收购以色列激光检测器械公司Nextec、海普瑞收购美国肝素生产企业SPL等,涉及安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目前,设立在境外的研发中心,正成为深圳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华为在俄罗斯、瑞典、芬兰、英国、美国、印度、韩国和日本等国家设立40余个海外研发中心和联合创新中心,国际创新网络有力支撑起华为在国际通讯领域的领头羊地位。中兴在全球拥有18个研发中心,其中7个海外研发中心全部设在美国或欧洲。
深企国际创新领导力正在显现。2016年华为、中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四位。从国际专利储备来看,2016年,华为专利申请量位居欧洲第一,中兴以4123件PCT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首位,占据中国企业PCT专利申请总量的9.6%,华为、华星光电两家深圳企业分别位居第2和16位。深圳企业在入选全球PCT专利申请20强的4家中国企业中占据3席,展现深圳企业的国际创新领导力和“中国创造”的代表性。
▶产品走俏海外市场
凭借出色的产品服务质量和超高的性价比,深圳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目前,华为、中兴、海能达、迈瑞、海普瑞、英飞拓、雄韬等企业海外市场贡献50%以上的营收,其中华为海外收入占比60%,海普瑞、英飞拓海外收入占比超过80%。中集集装箱长期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大疆无人机在北美市场份额达到50%左右,传音手机占据非洲大陆主要市场国家40%以上的份额。
深圳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逐步完善全球营销网络。截至2016年底,深圳企业在全球135个国家设立5689家企业和机构,其中批发零售、代表机构等具备贸易推广功能的占61.07%。众多企业从在境外设立单一网点加快向构建全球网络转变,华为、中兴、中集等企业的客户和销售服务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
目前,深圳企业逐步打入欧美高端市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自主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得到欧洲主流市场认可,在英国、荷兰、意大利、丹麦、土耳其、西班牙等近欧洲主要城市,组建数百台规模的欧洲最大电动大巴车队,并在匈牙利、法国建设电动大巴生产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海能达通过并购英国赛普乐公司、并购加拿大诺赛特公司,在获取专网通讯核心技术的同时,通过网络和渠道的整合成功进入欧美高端公共安全市场。
编辑 桂桐
监审 刘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