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AI”量又升了!深圳AI应用场景升级上新,和你息息相关→
读特客户端综合
03-04 17:41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什么?!听说你对AI的印象

还停留在换脸吗?

赶紧来刷新一下进度条!

过去一年

深圳上新了41个“城市+AI”的应用场景

今年还将新增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10个

和大家的衣食住行紧密相关!

一起来看看

AI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

场景一:机器“环卫工”上岗

自动清扫,城市干净如新

春节期间,莲花山公园、深圳书城中心城、市民中心等场所成了来深游客打卡热点。

不少人注意到,每天有4台环卫机器人“小洁”在这里奔忙,它们在指定区域来回行动,将路上的落叶、纸巾等收集进“尘桶”,圆弧路和S形路也能贴边清扫。

它们的前后和身侧都有感应装置,行人以正常的走路速度朝它迎面走去时,“小洁”会慢慢避开;行人突然出现在它面前时,会紧急停下。

有了“小洁”的帮助,环卫工人腾出了更多时间专注做深度保洁和精细化保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不仅在市民中心区域,目前深圳已全市范围内布设多个人工智能清扫试点,投入人工智能清扫设备100余台。随着试点的增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深圳环卫工作未来将加速迈入“人机搭配”时代。

场景二:人在家中坐,外卖天上来

城市低空配送网络初具雏形

天上掉的不一定是馅饼,还可能是奶茶、咖啡、手机、汉堡、河粉……

深圳无人机配送服务探索开始于2017年,并在2021年初于深圳完成首笔外卖订单。截至2022年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实现落地5个商圈,航线覆盖18个社区和写字楼,可为近2万户居民服务。

“速度无疑是无人机配送最大的优势。”美团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入无人机配送后,商户的成本没有增加,但配送平均时效提高超一倍,用户获得的商品品质和到店消费几近相同。

从配送效率方面来看,2022年期间,无人机在深圳的平均配送时长约为12分钟,相较传统模式近30分钟的平均配送时间,效率提升近150%,为用户节省了近3万小时的等待时间;最快的一单,用户购买的零食从下单完成到收货仅用时5分7秒。

2023年,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还将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场景三:天有“可测”风云!

晴雨冷暖,AI先知

AI加入天气预报的赛道,带来全新可能:1.4秒搞定24小时全球天气预报、提前一周预测全球天气,已经真正实现了!

近日,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盘古气象大模型入选。在气象领域,华为云宣布将与深圳市气象局联手,共同打造一款区域气象预报大模型。这一模型将以深圳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和开发新的强降水等气象要素预报技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中短期气象预报产品。

华为开发的盘古气象大模型的核心是一个三维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捕获天气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并通过层次化时域聚合策略,极大地减少了中期天气预报所需的迭代次数,有效减少了累积误差。

这就保证了预报的精度能够大大提高:盘古气象大模型在某些气象要素的预报精度上超越了传统数值方法,首次解决了AI预报天气精度不及传统数值预报的世界性难题,并且推理效率提高了上万倍,实现了“秒级”全球气象预测。

不仅预测结果更准确,预测速度也更快了。据介绍,盘古气象大模型比全球最先进的欧洲气象中心集成预报系统的预报时效提高了0.6天左右。

在农业、航空、能源等领域,准确的天气预报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另外,盘古气象大模型也可用于极端天气预警。在2023年汛期,盘古气象大模型成功预测了玛娃、泰利、杜苏芮、苏拉等影响我国的强台风路径。

接下来,华为云盘古团队和深圳市气象局将基于盘古全球气象大模型,采用更高效的计算方式,打造更精细的深圳区域气象预报大模型,积极探索并提高包括降雨在内的各气象要素精细预报能力和时效,共同推动超大城市气象精准预报、智慧城市气象服务的突破性创新,并服务应用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决策等场景中。

场景四:智慧地铁,丝滑出行

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通过智能客服中心自助完成信息查询、智能支付;AI数字客服提供音视频交互服务;在无人值守的智慧车站实现智慧安检“无感过闸” …… 深圳地铁的AI服务应用为市民乘客提供了更全面、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深圳地铁,你可以看到AI数字员工客服已经上线,综合利用自动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生物识别等AI技术,这些数字客服具备感知和认知能力,实时交互管控,处理票卡、查询站内导航及公交接驳信息、咨询地铁出行……真人客服能办的业务,数字客服全都能做到。

不仅业务能力过硬,语言素质也是杠杠的。数字客服支持普通话、粤语、英语多语种语音交互,不同场景、不同乘客群体和多元化服务的使用需求都能被满足。


在站台候车时,别忘了抬头看看,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在客流高峰时段能直观地查看地铁车厢的客流情况,车厢拥挤程度一目了然,不用等到车来再“开盲盒”啦!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交通方式也在升级:2023年,深圳坪山首批开启L4级别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运营,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不断“扩容”,还将开放南坪快速、水官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高快速公路89公里,深圳自动驾驶汽车有望开上高速公路。

再联想到最近被刷屏的深圳“空中的士”首飞,未来空陆一体化的智慧出行场景,跃然眼前。

场景四:阅读、健身

AI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闲来无事,在深圳逛个公园泡个图书馆,AI都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目前,“高颜值+高科技”的深圳图书馆北馆,拥有目前全国最庞大的地下无人智能立体书库以及最先进的图书自动分拣系统。


神秘又霸气的地下智能立体书库,犹如一台高效精密的物流自动分拣系统,专业而迅速地完成图书的分类与运送。每当有读者在地面提交借阅请求,地下的自动堆垛机便会在钢架之间灵活穿梭。只需短短几分钟,便能精准地找到并取出指定书籍,完成运输。


位于馆内一楼的数字孪生实验室,还配备了VR头盔和交互式大屏,给读者提供传统文化、科普知识、体育运动、红色教育、安全自救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体验服务,真正做到“沉浸式阅读”!


深圳的公园也早就进化到了Next Level——公园出入口附近设置的智慧交互大屏,轻触屏幕,公园全域地图便出现在眼前。智慧导览屏以“二维+互动”形式,展示公园概况以及各类设施介绍,拥有公园信息查询(如交通、天气等)、位置查询与智能语音导览互动、园区智能设备查询等诸多功能,为市民游客提供贴心、便利的公园服务。


在笔架山智慧步道,刷脸就能查看个人运动数据,还能参与运动榜单排行。




出门走走看看,AI早就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里,重新塑造着我们的休闲方式。

场景五:

妙“手”神医,机器造!

问诊治病大数据帮忙

在首届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上,有一台手术机器人成为“人气王”,参展观众看到,它灵活地将机械臂插入患者腹腔模型中进行手术,如同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

这台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 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平台及三维高清影像系统。它有四个机械臂,一个用来控制内窥镜,另外三个用来操作各种手术器械。医生可以通过控制台,看到高清立体的手术画面,用手指和脚踏板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三维高清影像系统好比医生的‘眼’,通过超低的图像延时、10-15倍可调节的放大倍数,让医生能够看清手术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人员介绍,四个机械臂的灵巧操作,可迅速捕捉医生的手部动作,实现超精准的主从控制,帮助医生的“手”达到极高的手术精度。

这是深圳“医疗+AI”的一个缩影。随着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为代表的AI技术广泛渗透于医学影像、药物研发、辅助诊断、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医疗信息化、医疗机器人等多样化场景中,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们问诊、看病的重要支撑。

场景六:

城市算力大脑飞速运转

智慧杆延伸出神经末梢

当人工智能运用到城市道路上,一根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路灯杆也能“看”、能“听”、会“思考”。

在福田区市花路一百多米的人行道旁,分布着几根神奇的路灯杆,除了传统灯杆的照明功能外,这种智慧杆搭载了5G基站、LED屏幕、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不仅能对路边机动车违停、行人聚集、乱抛垃圾等情况进行语音提醒,还可以完成车流量、空气质量、噪声等检测,集智能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功能于一体。


每一根智慧杆收集各类信息数据,汇集到城市管理系统,贯通智慧城市“经脉”, 让城市运行管理更高效,更精细。

如果说这些智慧杆是城市的神经末梢,那么每天都产生的巨量数据如何处理?这也是AI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必须有一个城市“算力大脑”。

今年1月,珠三角当前投资运营规模最大、算力最高的智能计算中心在深圳前海点亮启动。

据了解,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启动建成后,AI算力规模将达到每秒50亿亿次,相当于一小时可完成16亿张图像处理、190万小时语音翻译、0.7万公里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

项目建成后将显著降低AI应用成本,提高算力效率,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提供全方位算力服务和合作平台,从而支撑产业融合及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看得出来,AI技术已深入千行百业

无论是商业、交通、医疗还是教育……

深圳的AI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综合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晚报 深圳新闻网 深圳商报 南方+ 证券时报 快科技 )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露锋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