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船文化探寻 | 《漂泊的船》读书分享暨船模大师课活动圆满收官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02-28 11: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2月25日下午,由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主办的“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推广计划”——《读懂海洋》全景式阅读活动之历史的涟漪 中国古船文化探寻 | 《漂泊的船——中国流失海外古船模》读书分享暨船模大师课活动,在深圳大学海洋文化科普教育(邮轮母港)基地圆满举行,现场近60多名听众参加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

在《漂泊的船——中国流失海外古船模》读书分享上,葛洋老师展开了一场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精彩讲解。她以现代船舶动力系统的日常应用作为开篇,引出在中国悠久文化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风帆动力的木质帆船,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绝伦的造船工艺,使得在场的听众深刻认识到木质帆船的独特价值和珍贵性,由此引发了听众对承载了中国舟船文化和航海文化的重要载体——船模的兴趣,跟随葛洋老师深入《漂泊的船》的内容,共同探秘那些流散海外的古船模背后所蕴藏的历史印记与传奇故事。

最后,葛洋老师寄语在座的青少年们,在未来有可能接触到此类船模时,可以主动去记录它们,使这些见证了中国航海辉煌的船模重新焕发光彩,让沉寂的历史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传承。


在中国古船文化的参观中,朱佳泉老师带领大家近距离地接触各种各样的船模,在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匠心独运的杰作。从桅杆到船体,从船帆到锚链,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力求还原真实船只的神韵。这些船模向在场的听众们传递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航海历程和卓越的造船智慧,增进了他们对船模的了解和欣赏。


现场还举行了“船模大师课:小小船模做起来”,主办方邀请了模型师许自玮老师作为嘉宾前来授课。许自玮老师从图纸、工具、材料、套材和制作过程等多个方面分享了木帆船模型制作的心得体会。他认为木船模型制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极具乐趣的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木工技艺的魅力,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船舶的结构和历史。船模制作体验既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提高自己手工技巧的同时逐渐培养对手工制作的热爱和兴趣。

“创意手工坊:船模制作体验”是深小朋友们受欢迎的环节,在船模制作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孩子们耐心细致的手工操作和思考,这对于孩子们是一种积极的锻炼和挑战。


当孩子们完成自己的船模作品时,他们兴奋地展示给身边的小伙伴看,互相夸赞和鼓励,这能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活动结束之际,大家纷纷表示,这次读书分享活动不仅让他们对舟船文化和航海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让他们在共同探索和感知历史魅力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中国舟船文化和航海文化的深邃与魅力。

【相关链接】

《漂泊的船——中国流失海外的古船模》书籍介绍

《漂泊的船——中国流失海外的古船模》是由张岩鑫、梁二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图书。

作者简介

张岩鑫教授: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

梁二平教授: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学术总监。

中国船模是中国舟船文化和航海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很多古船模却流失在了海外。因此,搜寻、研究、整理、复制、展示中国古船模,是一个兼具历史与现实意义的课题。《漂泊的船——中国流失海外的古船模》通过搜寻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船模,来探究它们在中国造船史上的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它们所承载的历史、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多方信息,为中国舟船文化和航海文化提供研究样本和学术支持,为未来舟船文化和航海文化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本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