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锐评 | 让电动自行车安全起来亟待创新治理思路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02-28 09: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2月24日至25日,为了排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领域质量安全突出问题,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电动自行车及配件销售门店、生产企业展开突击检查执法。

殷鉴不远,尤当警醒。近期,多地发生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火灾事故,令人痛心,也再次敲响了电动自行车安全警钟。问题频发、重复上演,也提醒人们,必须创新电动自行车治理思路和方式,才能尽早堵住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让人民群众用得放心。

对电动自行车同样需要全链条治理。电动自行车,看上去体积不大,但其安全性牵涉到生产厂家、社区、物业公司、车主、市场监管部门等多方主体,任何一方掉以轻心都容易酿成事故。在有的地方,电动自行车虽然没有进楼道,但在室外露天场所随意堆放,经受高温“烤验”,其安全风险就不容小觑;有的车主抱着侥幸心理,购买安全性能不达标的电动自行车。只有任何一方,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落实好自身安全责任,才能为电动自行车拧紧“安全阀”。为此,针对各方主体的安全制度规定必须“长牙带刺”,形成震慑和遏止作用。

另外,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也不能“一堵了之”,而要“疏堵结合”,为电动自行车安全上路、存放、充电等各个环节提供充分条件。有的电动自行车之所以“闯”进楼道或者被推入室内,与当地充电设施不足有密切关系;有的小区没有为电动自行车停放设点,车主无奈之中将车随便停放。而综合考虑到停放、防盗、充电等因素的充电棚就是一个可取的解决办法。有的街道、社区有没有整合多方资源、协调多方力量,来兴建这种便民又安全的充电棚,值得打一个问号。

说到底,治理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频发的“老问题”,还是要拿出新思路,最终实现全链条发力、全流程保障。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