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社会领域立法必将提出新要求新期待。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方式回应这些需求和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广大人民的需求、愿望出发,继续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持续推进法规规章的立改废,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基层治理、保障民生、平安建设等方面的制度,以法治保障民生优质发展、促进社会治理和城市文明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社会治理法治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并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明确提出法治社会建设的具体路径要求。深圳在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中,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建设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法治期待相匹配的模范法治社会,还需要加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法律服务保障、基层治理机制优化和法规制度完善。
深圳法治社会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特别是先行示范区意见出台以来,深圳做好法治示范,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亦走在前列。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造模范法治社会,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对创建模范法治社会进行部署。2022年8月,深圳市委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细化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全方位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社会领域立法不断完善。近年来,修订完善了社会建设方面基本法规制度,明确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科学构建体制机制,明晰促进和保障主要措施,为社会建设提供总纲性规定。持续不断推进民生各领域立法,按照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民生发展目标,持续推动卫生健康、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教育、住房发展、养老服务等方面法规规章的制定完善。
二是普法宣传教育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全面推广“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普法的针对性、精准性不断提高。持续实施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调动社会力量提供丰富的普法活动产品,普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
三是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全覆盖。目前深圳已经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配备了法律顾问,为辖区居民提供包括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
四是法律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律师队伍不断壮大,连续十多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截至2023年12月8日,全市有律师事务所1265家,律师总数达24101名,全市每万人口律师数超过13名,居于全国前列。律师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服务形式不断创新,为市场和社会提供专业性、差异化、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五是平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平安深圳建设的持续推进,近年来深圳社会治安得到根本好转,成为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和谐社会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初步形成。数十个领域吸纳行业或领域专家成为调解员,大幅提升了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调解成功率。
四维并进加快创建模范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建设是个持续的过程,作为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深圳应当积极回应人民对法治社会的向往,在已有基础上持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体而言,必须推进高层次法治文化发展,构筑法治社会的人文心理基础;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推进法律服务行业优质发展,提升社会预防和依法自我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支持和调动市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发展法治共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完善社会领域法规制度,稳固社会领域法治保障。四个维度要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形成法治社会的文化支撑、服务支撑、机制支撑和制度支撑。
一是推动以尚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文化建设。文化对人们的观念、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法治社会建设必须重视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法律信仰这一隐性力量的作用,构筑好法治社会的人文心理基础,为法治社会提供持久精神动力和行为保障。法治文化建设不能停留于普法宣传教育,不能满足于提高公民法律认识度,而应重视发展更高层次的法治文化,逐渐形成各层次各类型法治文化同时推动、互相牵引、共同发展的局面。积极探索、不断丰富思辨性、研讨性法治文化活动形式,引导市民思考具体法律制度背后的价值观念,探究法律法规中字面上的法律制度与人们具体行动过程中的法律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法律价值、法治秩序、法治理想在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对于现实的意义,推动法治思维和法律信仰的形成。
二是推动以满足多元需求为要点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律服务的支撑。典型的法治社会体现为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所有领域和各具体环节,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难免遇到法律问题,有时需要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甚至需要专业服务,这就需要有完善、便利的法律服务体系为各种法律问题的及时解决提供可及性的服务支持。因此,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发达的市场法律服务行业,是建设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方面。
三是推动以共建共治为表征的法治社会机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广大人民的需求、愿望出发,依靠人民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工作。要不断完善公众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制,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热情,增强公众参与意愿,培育公众参与能力,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优化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协委员工作室、立法调研基地、立法工作联系点等的工作机制,更好听取民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
四是完善以良法善治为目标的社会领域立法。完善的法规制度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和保障。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社会领域立法必将提出新要求新期待。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方式回应这些需求和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广大人民的需求、愿望出发,继续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持续推进法规规章的立改废,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基层治理、保障民生、平安建设等方面的制度,以法治保障民生优质发展、促进社会治理和城市文明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社会治理法治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1给充电宝烙上“安全码”!移动电源新规今起生效,企业:已提前行动
2出售洪水泡过的饮料?惠阳相关部门回应:责令改正 | 有料
3哈啰单车用AI冒充人工客服?谁在让消费者大喊“转人工”? | 网事
480年,从胜利日回望抗战中的深圳烽火记忆!我们从未忘却……
5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开启公测,可实现空中360°自由视角拍摄
6中国台湾网红“馆长”被深圳机器人震撼:中国制造,世界第一!
7深圳最美夜景的硬核浪漫:全球最大飞天LED屏上演“飞天魔法”!
8关于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
9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修改,四部门负责人解读“K字签证”→
10特区45年|独家专访在深荷兰创客Henk:深圳就像一座“金矿”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