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教学时长1200个小时!这位获国奖的东莞大学生用奋斗书写援疆支教故事
东莞+ 张理萌
02-21 15:28

“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和我们。他们要开花,我们要播种;他们仰望星空,我们种星星。我们跨越山海不过与他们相遇。”这是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学生张婉仪在新疆支教时写下的一首诗。

2023年春季学期,她与学校援疆支教队的成员们远赴图木舒克市,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开展支教,累计教学时长1200个小时,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授予“优秀支教教师”的荣誉称号。

一个问题引发的思考

在大家眼里,张婉仪是“别人家的孩子”。她曾连续三年夺得年级专业综合测评第一名,多次荣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与“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还曾担任过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的主要负责人;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的新生助理班主任。

大一和大二期间,她加入了勤子学堂感恩义教队和暖风义教队,时常在东莞市内外进行义教活动,短则一到两天,长则一个多月。这些经历丰富了张婉仪的大学生活,也让她积累了深厚的教学经验。

表现优异的她在大三的时候第一次尝试申请奖学金。认真听完她的路演,学院院长余意老师在答辩环节向她抛出了一个问题:“要怎么成为一名大教育家?”张婉仪略加思索,便给出了一个漂亮的答案:要坚守立德树人使命,涵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但奖学金申请结束之后,院长的这个问题却久久地回荡在张婉仪的心中。她发现自己能说出答案,却好像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这个答案。“‘大教育家’这个名词意味着什么?大众为什么会对教师这份职业有这样的期待?”这些问号让张婉仪感到些许迷茫,也促使她不断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婉仪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真正步入职场,走上讲台去切身感受,何况师范生也确实需要一个历练的机会。这时候,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到边远山区去支教!”

2022年12月,张婉仪在班级通知群里收到了学校关于援疆支教报名通知。她下定决心,提交报名表,希望通过这样一段经历,来解答自己心底的谜题。

远赴新疆,不断成长

在提交完报名表后,张婉仪全力以赴,顺利通过了模拟授课、面试、体检等关卡,成为东莞理工学院援疆支教队第二批队员。在父母的支持下,她信心满满地踏上了援疆的征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木舒克市距离东莞理工学院5190公里,第一次要长时间在离家那么远的地方生活,初到图市的张婉仪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城市在沙漠边缘,呼吸时也不可避免会吸入空气中的颗粒,昼夜温差巨大,偶尔还会发生沙尘暴、小型地震……这些都是张婉仪从未体验过的经历。

但等到慢慢适应图木舒克市的生活之后,张婉仪发现,这座城市其实比她想象的好多了。国家重视边疆的开发和建设,硬件设施与广东的差距并不大。自然人文风景都很美丽,一望无际的那拉提草原、辽阔的戈壁滩、充满历史人文气息的唐王城……这些都是在东莞见不到的独特风景。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张婉仪主要负责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当地师资匮乏,她还要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有时还会被调去其他年级进行教学工作。她感慨道:“其实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难想象,我自己还是一个学生呢,却成为了那么多孩子的老师。”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

“虽然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谈到自己的学生,张婉仪眼睛都亮了。

张婉仪所教的三年级是第一次被分配到支教老师,她也成为这批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支教老师。张婉仪的手机相册里,存放着自己和学生们的合照。照片中,孩子们涌到张婉仪身边,眼里的光干净清澈,充满希望。“新疆的孩子们都格外热情,上课抢着回答问题,下课后又都围着问问题,还会把自己做的折纸小礼物送给我。”

其实张婉仪也怀疑过,这短短几个月的支教真的能改变这些孩子的人生吗?

但当她真正站到讲台上,当备忘录里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从陌生变得熟悉,那些模糊的面庞开始聚焦,她看见孩子们正在一点点改变。

“他叫张皓森,是三年级班上的一个同学。”张婉仪指着照片里面的一个小男孩说。2023年6月,支教即将结束时,皓森主动跑过来,提出要和张婉仪聊一下。

在聊天中,皓森告诉她,新疆的孩子没怎么走出过新疆,他一直很向往外面的世界,也非常好奇广东是什么样子的。张婉仪便给他介绍了广东的情况,听完以后,他忽然问张婉仪:“张老师,我以后还能见到你吗?我要多少分才能考到广东的学校?是不是一定要考年级第一第二?”

这个问题深深地触动了张婉仪。“我告诉他,其实不是一定要考年级第一第二。只要努力学习,以后都能考到自己想要去的学校。他说想要现在就长大,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这件小事也让张婉仪意识到,不管是对她自己,还是对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相遇都是一场巨大的冲击。这是一次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碰撞心的经历,时间也许短暂,但影响却可能无比深远。

躬身力行,终有所得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成为大教育家?”张婉仪表现得很轻松:“现在,我已经真正理解那些答案背后的意义。”

心头的迷雾是在4月的一个春夜悄然散去的。

那天晚上8点,下课后的张婉仪像往常一样把孩子们送出校园又走回办公室,看到大礼堂上的牌匾,上面写着“要做一个‘四有’好老师”。

回想那一刻,张婉仪感触万分:“在学校时,我其实也常常听到‘四有好老师’的说法。但是在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做一个好老师,真的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正如当时院长跟我讲的那样,做一名大教育家,首先要有一名大教育家的情怀,但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小事中去。”

在新疆的最后一堂课上,孩子们将一封封手写信轻轻放到张婉仪手心。信里写满了对她的感激和不舍,稚嫩的文字饱含着他们浓烈的情感。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在她身边:“老师回去了也要好好吃饭,多穿衣服,我们会想你的。”

张婉仪又做了一遍自我介绍,就像当时他们第一次见面那样。她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也希望她带来的某些瞬间能留在孩子们心中,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未来发芽成长,开出最漂亮的花。

她也因此写下了那首诗:“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和我们。他们要开花,我们要播种;他们仰望星空,我们种星星。我们跨越山海不过与他们相遇。”

过去的迷茫此刻烟消云散,如今张婉仪确定了那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

她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努力去实现这份理想。更期待着某一天,我种下的种子会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作者:张理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