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创精品舞剧《咏春》上春晚|追光之人,终将成光
​张月龙 郭昳欧/文 读特融媒体记者 高灵灵/整理
02-10 13:1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2月9日晚11时许,深圳原创精品舞剧《咏春》选段登上2024龙年央视春晚。这部深圳原创精品舞剧植根于粤港澳大湾区人文风貌与历史情节,以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色为立意,谱写出感召平凡人的奋斗精神与追梦精神。

德国文化记忆理论的开创者扬·阿斯曼指出,每种文化都会形成一种“凝聚性结构”(Konnektive Strukru),包含回忆、认同和文化的延续,从而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指明了方向。舞剧《咏春》中就包含了对武舞文化的记忆、对二十世纪粤港澳文化的记忆、对小人物生命历程中的文化记忆等。舞剧《咏春》中对市井人家的描绘,构成了“黑势力”“正骨店”“丽华美发店”“凉茶店”“鱼铺”“成衣配料”以及“麻雀馆”等场景,营造出特定时空下具象人的模仿性记忆以及对物的记忆。正是因为这些触碰到文化回忆的元素在舞台上汇于一体,激发出民族血脉中文化记忆,人本基因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化。在剧终时刻,编导又运用照片的形式,把两个时空线的所有人物以“全景展示”的形式公之于众。此时,没有激烈音乐的烘托,没有人群景象的堆叠,却将主题中的人本精神传达到位,丝丝入扣、沁人心脾。

叶问悟道“一个人代表不了武林,若万众一心,天地间便处处是武林”。他将毕生所学扬名四海,使咏春拳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也如电影人,如同今日你我一般的普通奋斗者,这棵大树上的枝枝与蔓蔓,不惜余力、全力生长。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中华儿女的人本精神,蕴含在大人物与小人物里,蕴含在光束里,是一颦一动身体语汇间传达的民族特质,是传承历史的民族要素,是时空迭代精神不改的民族情怀,是舞剧《咏春》。

(作者张月龙系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郭昳欧系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舞蹈学博士)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露锋

(作者:​张月龙 郭昳欧/文 读特融媒体记者 高灵灵/整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