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中通道通车之年,深圳、中山借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硬通联”,两地深度融合的“软对接”正在不断推进。2月1日,中山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市政协委员热议深中一体化话题,以“深圳所需、中山所能,深圳所长、中山所用”为出发点,针对交通管理、湾区现代服务新体系、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一:交通管理
设立交通精细化管理机构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中山市全域的交通出行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中山的交通拥堵情况主要原因不仅仅是道路数量少、密度少,更多的是交通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也对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市政协常委欧阳洁提交了《关于建立交通精细化管理体系,系统化治理交通拥堵的建议》,建议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落后观念、加大交通精细化管理财政支持、建立专门交通精细化管理机构。
欧阳洁表示,近几年国内城市的交通管理理念有了很大的进步,快速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北京、广州、昆明、南宁、南昌、石家庄等大城市的交管部门率先建立了旨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交通信号管理优化中心”。广东省内的兄弟城市,如佛山、珠海、东莞、清远、韶关、汕头都相继建立了“交通信号管理优化中心”,大大缓解了当地的交通拥堵。
中山市当前缺少进行交通精细化管理的专门机构,在交通精细化管理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缺少专门的机构,没有完善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交通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没能够贯穿整个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行全过程,导致交管工作处于末端环节,容易产生对交通拥堵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东头,浮起西头”的现象,一线交警疲于应付,交通拥堵问题没有得到体系化的治理。
“从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重视交通精细化管理转变,可体现在加大交通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投入。” 欧阳洁建议,根据中山当前的城市规模,交通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投入要增加10倍,达到国内一般城市的投入水平。同时,建议中山在交警部门中设立专门的“交通精细化管理优化中心”,制定全市的交通缓堵策略,进行交通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和尝试,建立相关协调联动机制,将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尽可能发挥出来,有效缓解拥堵。同时,提升安全风险检测预警能力,助力安全出行。
关键词二:人才
打造湾区现代服务新体系
深中通道开通在即,深圳强大的资源发展需求将率先进入中山。“中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要审视机会与挑战,结合自身实际定位,提前布局全面打造中山特色现代服务新体系,有针对性地构建一个聚集人才、聚流平台、整合资源、文化引领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市政协委员唐永辛在《借力深中互通,打造湾区现代服务新体系》的建议中提出,抢人才已经是大湾区发展不二法则。中山要以聚集人才为核心,打造中山服务强势团队。基于深中互通考虑,结合自身工业强市定位,中山有必要建立现代服务新体系,大数量、高质量引进现代服务人才,形成人才聚集,为工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与此同时,形成深中互补配套,重点引进具有整合资源能力的人才,引进培育大批高质量现代服务人才,并将人才集聚到人才库、工作地、创新面,实现引人、育人、用人新体系。同时,建立中山现代服务信息平台,收集全市服务信息,提供精细化、高质量服务,高效积累中山、深圳乃至大湾区的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优化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形成访问习惯,提供日常优惠信息,引导平台访问者常规化使用平台,形成集聚中山本土流量,赋能服务业领域发展。
全面借鉴深圳人才房申请经验
“目前中山的人才房申请门槛依然过高,覆盖面相对狭窄,申请率低。“市政协委员刘嘉杰提交了《关于优化我市人才房的使用效率助推集聚青年人才的建议》的建议,关注目前中山人才房存在申请面过窄、申请程序相对繁琐的问题。他建议,可考虑将人才房开放给专科生申请,特别针对在毕业后在中山顺利获得企业雇佣的专科生,能获得人才房的申请资格并有一定补贴。这不仅能起到留住青年人才的作用,也能提高人才房的利用率。
针对暂时空置的人才房,可以为一些青年项目提供临时住宿。例如:团市委开展的“雏鹰归巢”项目、港澳青年走访中山项目等等。此举不仅可以让青年人能够体验中山人才房的住宿条件,也能提升人才房的利用率,确保资源不闲置。
刘嘉杰建议,可在中山市人才安居有限公司搭建的微信平台中开通申请通道,全面学习深圳经验,仿效珠海、东莞等城市通过线上进行人才房申请优秀做法,优化申请的流程。
关键词三:科教文旅
挖掘深中通道科教文旅价值
市政协委员黄振辉提交《关于开发深中通道科教文旅价值的建议》指出,目前政府与民间更多关注深中通道通车后撬动的经济价值,而较少关注深中通道本身在科学、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深中通道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科教文旅价值,将其变现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推动深中一体化,促进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
“深中通道作为当今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拥有世界通航净空高度最高的海中大桥,背后蕴含大量高科技,极具科教价值。”黄振辉表示,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项目的高科技,用作桥梁建造方面的教学观摩和科技普及教育。此外,深中通道可为文艺和文创产品提供素材、灵感和文化IP。建议开通“深中通道游”特色旅游线路,将深中通道与中山南部片区旅游资源对接,串珠成链。还可考虑将目前中山横门港的出海捕鱼休闲游,升级改造为“深中通道游”线路。该线路以红树林观赏、深中通道最佳网红观赏打卡点、游艇观光、南朗海鲜美食、艺术民俗、观鸟生态游等为主要卖点。同时,与“港珠澳大桥游”形成辨识度上的错位,打造“吃、喝、玩、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
擦亮中山文旅品牌
“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中山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其中文旅是一大优势。”市政协委员冯宗周建议,“我们要立足中山优势,瞄准深圳所需,深圳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例如:在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方面,中山本土生态条件优越,有西岸绿肺五桂山,有南朗稻田、横栏花木等特色农业,有板芙西江自然江景等。可参照肇庆鼎湖山为范本,打造环五桂山旅游区;进一步经营横栏花木,打造全国花木特色集散地;开发板芙西江景点,打造西江水生态旅游区。
冯宗周表示,中山未来要在农文旅融合方面下大力气,争做精品,打造中山文旅品牌,带动城市名气提升,吸引更多深圳人、港澳人士来此旅游、创业、安家。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陈彦 三审 吴森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