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着力打造环保铁军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陈丹丹
01-25 18:08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自2019年深圳市机构改革成立以来,持续夯实改革成果,紧紧围绕“科教兴站”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工程稳步实施、“监测铁军”战斗力持续提高、“队伍作风”建设高点推进……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改革人才选拔机制、打造监测技术范本、开展科普和技术交流等“五大举措”,“孵化”出一支政治强、本领高、敢担当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铁军队伍。

练兵比武,参与众多比赛取得不俗成绩

每次接到参赛任务后,监测站都会迅速成立工作小组,在全站进行宣传动员,并通过开展站内比武选拔,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严格标准真练实比,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在形式多样的比武选拔活动中,全站监测人员学理论、练技术,不断涌现出一些监测标兵,成为人才梯队建设的中坚力量。近年来,监测站在众多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23年,助力深圳在广东省第四届应急比武活动取得应急监测项目第1名的优异成绩;在深圳市第四届应急比武活动荣获综合排名、信息报告和应急监测多项目第1名;2022年,参加广东省第三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练兵比武活动,获得团体总分、个人总分、理论知识、实验室分析四个单项第一。

五大举措,“硬核”支撑人才队伍建设

良性的人才选拔机制,能够助力监测人员修炼出更多“独门绝技”。监测站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向肯干能干的一线人员给予倾斜,着重在专业能力水平、比武获奖、科研成果等技术能力方面加强引导,在全站形成了“比超赶学”的干事创业氛围监测站成立以来新增高级工程师30名、中级工程师13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达65%以上,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研究生以上人员13名,研究生以上人员占比约30%。

新形式,以练兵比武为基础。人才成长的沃土不仅仅有选拔的机会,更有各类技术比赛与技能培训,通过比赛促常态化练兵,锻造生态环境监测铁军。2022年,举办监测站第一届监测技术人员练兵大比武,提升一线监测人员技术能力;2023年,开展应急监测大比武锻炼各分站应急监测反应及处置能力;2023年,举办“金点子大赛”主动向科技要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新机制,以阵地建设为突破。除了完善制度保障、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比赛,监测站于2022年创新建立了“一证多场所”的新实验室管理体系。一方面,打破原有分站“各自为战”的人员管理和培养模式,打通了分站间人员交流和流动的快速通道,实现了人才培养“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共享和整合机制,真正形成全市监测资源“一盘棋”。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各区县监测队伍“传帮带”机制,加大力度培养符合各类监测岗位需求的监测队伍,让更多监测人才也慢慢成为一捧沃土。

新体系,以技术范本为利器。针对各分站应急监测不够系统规范,人员能力较弱的问题,监测站组织编制了《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手册》,通过编制现场调查、监测方案编制、报告编写等关键技术范本,极大提高了对监测人员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成为监测人员随时可查可用的工具书。2023年,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组织或参加应急监测实战及演练32次,完成应急培训任务23次,出动监测人员183人次。

新格局,以全面发展为追求。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生态文明队伍建设,监测站组织全体监测人员开展别开生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开创3条环境监测研学示范路线,打造“党建+宣传”品牌活动。

在此基础上,监测站还搭建创新监测技术的研究平台,加强与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以合作带动人才培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新污染物、光污染监测等新领域新技术进行研究。

新的一年,监测站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生命线”“顶梁柱”作用,以队伍建设为抓手,“边集结、边行军、边打仗”,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练就监测“多面手”,全方位多途径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新动力,为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贡献力量。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陈丹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