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奋发图强 走在前列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01-22 10: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龙华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为深圳北站中心公园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下历史的新荣光。

1月17日至19日,龙华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和龙华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相继开幕。在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区长雷卫华代表龙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擘画2024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并部署具体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龙华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区域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科技创新形成标志性成果,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区品质得到整体性提升,民生福祉获得持续性增强……拼搏的足迹、跃进的身影遍布龙华高质量发展的每个瞬间,交出了一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风劲帆满图新志,无边胜景在前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不久前召开的龙华区二届三次党代会乘势而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全区要抢抓科技创新新机遇,拓展数字化发展新境界,在深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争做先行者、勇当排头兵。

新征程上奋发图强、走在前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龙华新篇章。2024年,龙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千亿规模。

展望未来,龙华区将全力加速“五个区”建设、全域推进数字化发展、全面促进“人城产”融合,高标准打造数字龙华,高水平建设中轴新城,高站位推进深圳都市核心区建设,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道路,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龙华实践,为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龙华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展望2024年,龙华区将以科技创新全方位塑造数字化发展新优势。同时,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900家,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0家。

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龙华将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和高端创新载体,争取引进或培育两个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国创中心等重大平台作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核心技术攻关。

构筑人才向往的创新高地,龙华将完善“龙舞华章”人才计划,优化“双招双引”人才政策包,大力招引海外人才、大国工匠、青年科学家。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龙华还将办好龙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深圳产品学校龙华分校,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水平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制造业大区、外贸大区,龙华将以创新为源、产业为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龙华特点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龙华将构建“一核两轴三心多园”发展格局,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其中,网络与通信产业要推动“5G+千兆光网+智慧专网”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智能终端产业要加快打造“智能制造+泛终端”集聚区。人工智能产业要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实验先导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要打造国际软件名城核心承载区。同时,协同推进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激光与增材制造、细胞与基因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为打造新能源和高端医疗器械两大支撑产业,龙华将规划建设龙华能源科技城,争创国家级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规划建设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集聚区。

积极抢占三大潜力新赛道,龙华还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打造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发展低空经济,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打造低空经济先导区;发展现代时尚产业,打造策展型时尚体验中心。

稳预期扩内需,推动经济“质”“量”双提升

2024年,稳预期扩内需仍是龙华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一方面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龙华将发展直播电商、视频购物等数字消费新模式。推动零售企业、个体工商户数字化改造,加快时尚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把龙华超级商圈打造成世界级未来消费体验中心。

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龙华还谋划启动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千亿规模,完成工业投资380亿元以上。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力争招引百亿级企业1家以上、十亿级企业10家以上。完善“十百千万”惠企服务机制,实现100项事项“免申即享”。

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4年,龙华区将打造更多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标志性改革精品,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龙华区将加快港澳特色街区、龙华深港创意设计合作区建设。同时,加强与河套、前海片区的合作联动,打造“河套创新+龙华转化”、“前海服务+龙华制造”新模式。依托深中通道、深惠城际等重大项目,加强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区域合作。

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龙华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张清单,培育更多特色精品项目。加强跨区域交流协作,推进共建产业园区和“反向飞地”合作。

推出一批原创型示范型引领型改革项目,龙华将探索数字资产交易机制,低空经济试点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集体经济改革、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等一批重点领域改革。

以“三大工程”为切入点,加快建设更有集约度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区

作为深圳这座超大城市的高密度建成区,龙华已进入存量提质改造为主、增量结构调整为辅的有机更新阶段。未来,龙华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适合超大城区、超高密度、超大流量特点的城区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均衡协同,龙华将落实2035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制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空间、居住空间、城中村空间等专项规划,完善提升适合高密度建成区特点的建筑设计导则,重点加快差异化建设七大重点片区。北站国际商务区打造资源融通的“国际会客厅”。九龙山数字城打造“三生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智造中心。鹭湖中心城引领深圳北部新中心高质量发展。龙华超级商圈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商圈。大浪时尚小镇落实“一轴三心一环”布局,打造世界级时尚中心。观澜文化小镇推出特色文旅消费场景,做旺北部文旅商圈。梅林关片区打造大湾区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区、数字科创先锋示范区。

更加注重舒适便利,龙华将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持续改善城区居住环境。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房1万套以上,供应4千套以上。

更加注重通达畅联,龙华将探索多层级无人机运输模式,加快樟坑径直升机场建设,推动6条空中交通航线落地。加快轨道22号线建设进度,开工建设25、27号线,推进深江铁路、深汕铁路、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铁路建设。

“两山”理念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绿美龙华建设

从“工业老城”到“生态新城”,如今龙华走到了全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龙华”关键时期。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龙华将深入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推动臭氧浓度指标持续下降,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龙华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率提高到3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49%。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试点建设,加快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大力实施生态惠民工程,龙华还将深入实施绿美龙华“六大行动”,落实“山海连城”城市设计,创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推进公园之城建设,新建改造公园3个,共建花园15个。

城市书房在龙华随处可见

“两个结合”为法宝,让人民享有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文化润城成为龙华一抹亮丽的民生底色。在憧憬中轴之城持续闪耀文化之光的当下,龙华只争朝夕,在新的起点上将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动能。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龙华区将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建设。用好用足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传承保护大船坑麒麟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富公共文体服务供给,龙华将建成4个大型文体场馆,新增文体设施面积超25万平方米。继续推进全区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扩面提质,打造“10分钟文体服务圈”。

此外,龙华还将培育发展文体旅游产业,精心筹备第十五届全运会排球赛事,推动数字音乐版权交易中心等项目落地。打造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等高端品牌,半程马拉松等特色品牌,冰雪运动、智力运动等新兴时尚品牌。发展工业旅游、时尚旅游等多元文旅,引进一批数字文化优质企业。

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龙华将扛牢为民造福责任,在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走在前列,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龙华人民。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龙华将办好公益招聘会,建设智慧共享的零工市场,做强“龙华就业第一站”平台。高标准运营龙华人才园,努力把区工匠培训基地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龙华将推动基本养老、普惠服务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区颐养院。打造智慧化托育服务管理平台,新增托位1500个以上。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区、儿童友好型城区、青年发展型城区。

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龙华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增10个中小幼教育集团,新改扩建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学校1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9万座。

高水平建设健康龙华,龙华将加快区中医院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新建改造社康机构5家,新增床位4670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龙华还将深入推进全民参保,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体系。

新安全格局为保障,加快建设良法善治、和谐稳定的平安龙华

平安是民生之盼,更是发展之基。龙华将持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格局,深化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建设。打造龙华“执”播执法样板,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构建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

全面筑牢公共安全屏障,龙华将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网络谣言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新建121个应急管理服务站。

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龙华还将完善“1256”精智治理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机制,深化三级平安建设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深平安”试点建设。

人民满意为首要标准,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4年,龙华区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区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区政府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同时,坚持锻造过硬本领促发展、秉持务实理念勇担当、坚持秉公用权尽职守、提高效率效能抓落实、严于清正廉洁守底线,坚持务求实效真干、踔厉奋发苦干、立说立行快干,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号角又催征,实干谱新篇。如今的龙华正以奋斗者的姿态勇毅前行、开拓创新、笃行实干,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龙华新的更大贡献!

回望2023:龙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龙华区聚焦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推动全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动能强劲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023年1-11月,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534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2%;固定资产投资再破千亿大关。龙华区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13位,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名列“赛迪中国百强区”第23位,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40位,上升幅度为全国之最。

龙华区集中开工4批超百个项目,52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000亿元。龙华区购物节等拉动直接消费超75亿元,高水平承办亚布力论坛夏季高峰会受全球瞩目,全区新登记商事主体近8.4万户。

数字赋能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随着北站数字经济等3个市级总部经济集聚区落户,目前龙华辖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达1102家,总产出约4783亿元。

龙华开工7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4.3%。全国率先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建成全国首个物流无人机智能制造工厂,开通5条无人机配送航线。

科技创新

塑造发展新优势

全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获批上市,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全球首台5.0T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实现国产,填补了国际上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设备空白;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崖山数据库系统,获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硬核科技”……

2023年,龙华全社会研发投入113.7亿元,增长5.7%,占GDP比重提高到3.85%。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9%,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76%。

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龙华“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举办全省首场全面深化改革十周年展,16项改革经验获省级以上荣誉。

区国际合作中心建成使用,成为全市面积最大、内容最全、功能最多、服务对象最广的综合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高水平举办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达60个、签约金额超千亿元。

建管并重

“人城产”深度融合发展

过去一年,龙华重点片区投资增长25.8%,22、25、27号线纳入轨道交通五期建设规划,新增道路里程10公里。

龙华壹方天地购物中心热门指数排名全国前五。建成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等一批大型文体场馆。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优良河长比例大幅提升至60%。新建和改建公园5个,共建花园15个,新增绿道6公里、碧道9.6公里、绿色建筑618万平方米。

防范风险

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打造1079个特色应急管理服务站,龙华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6.2%。在全市率先推进“深平安”试点,建成区级民意速办平台。

成立全国首家区级综合调解院、全市首个涉外涉港澳台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普法领域依法治理工作的网上量化评估排名全省第一,7个社区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民之所盼

持续增强民生福祉

龙华民生领域投入363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87%。新成立12个教育集团,新建中小学校11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2.5万座。

3个市属医院主体结构封顶,2个区属医院的外科大楼均投入使用,新增床位1405张。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3.05万套、供应2.06万套。

获评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以及“两山”实践优秀区、中国气候宜居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