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万米高空为飞机“把脉”,东海航空用“千里眼”实时护航航班安全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罗铭曦 文/图
01-18 11:0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空中飞机液压出现渗漏导致液压油量低,报警信息立即传送到地面服务器,通过及时的空地技术支援,成功避免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是日前东海航空航班运行中的一个“小插曲”。得益于东海航空飞机维修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空地技术支援系统的及时报警,在未产生驾驶舱告警效应的情况下,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发现并最终完美处理,航班飞行安全裕度有效提升。

该系统由东海航空自主研发,利用“大数据”改进飞行安全性能、运行品质和维护效率,为航班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东海航空机务维修工程师胡伟彬,向大家还原了该系统如何快速高效应对特情的场景:飞机在空中出现故障,信息实时自动传送到地面服务器,并在飞机维修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空地技术支援系统中触发声、光、电的告警,地面人员第一时间通知飞行员监控飞机状态,运控、维修部门对故障紧急处理和跟踪对接,按需提供空中技术指导,飞机平稳落地后,人员、航材均已准备到位,马上着手检修及后续处理……

“这套系统打通了‘地面-飞机-地面’的数据链路,实现飞机实时报警功能,相当于地面维修人员有了‘千里眼’与‘顺风耳’。”他表示,维修系统由一个个系统复杂的模块组成,“拿来主义”的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适应公司运行实际,容易“水土不服”,唯有突破自身技术瓶颈,真正实现“量身定制”,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此前,身为可靠性工程师的胡伟彬,困扰于维修数据获取难、数据标准不统一等痛点,工作之余加班加点、边学边干,开启了该系统的自主研发之路,并逐步牵头各业务处室组建系统开发团队。

在公司的高度重视下,胡伟彬从起初的“单枪匹马”,逐步组建自己的工作团队。相继成立了飞机健康监控项目攻坚小组,与同事袁景华、占正利、司昌东共同成立创新工作室,与自主研发的飞机维修智能化管理系统相结合开发了空地技术支援系统。他们各司其职、忙而有序、配合默契。胡伟彬负责系统架构的搭建和软件开发设计,袁景华负责机载软件编程,占正利负责空地技术支援系统开发,司昌东协助完成报警触发逻辑研究。

如今,经过迭代升级,该系统已实现发动机滑油消耗监控、发动机性能趋势监控、APU性能趋势监控、空调性能监控等功能,以及可准确、实时地诊断和报告700多项故障警告和信息,成功打造了空地技术支援体系,成熟运用于公司安全运行链条,为航班运行构筑起一道“智慧”的安全屏障。

由于安全可靠、准确性高、运行平稳,该系统得到了民航中南局和深圳监管局的肯定。胡伟彬建立了创新工作室,成功入选福永街道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案例。

1月4日召开的2024全国民航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生产运行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努力实现高水平航空安全。

数字赋能,助力智慧民航。东海航空将聚焦智慧民航建设要求,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施创新驱动,打造“数字新东海”,为公司安全管理、市场营销、运行指挥、机务维修等提供技术支撑,为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东海力量”。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罗铭曦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