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全产业链条,做优做强乡村特色产业!粤桂协作播种美丽乡村新希望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明 方慕冰 郑思/文 李忠 姜鑫/图
01-10 12: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深冬的广西依然有融融暖阳,河池市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甘烟屯的覃美秋像往常一样,给孙儿孙女做完饭后,就来到家附近的火龙果产业基地除草。“我们家有一亩地被征用种火龙果,每年能有800多块钱,我在这打工,吃住都在家,一个月还能有2000块收入!”覃美秋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新建村的蔬菜基地

得益于粤桂产业协作,像覃美秋一样在家附近干活增收的村民还有很多。三年来,粤桂两省(区)在33个协作县共建产业园115个,其中农业产业园73个,粤桂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29个,累计入园企业561个,到位投资额199亿元,有效推动协作县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建粤桂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推动了广西零散种养项目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引入广东的企业、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资源,构建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旅游、电商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了33个协作县“县县有产业覆盖、有龙头产业带动、有特色优势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果天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芒果与其他果蔬的应用研发及食品深加工

接好农业的“地气” 农民生活更有“底气”

或白如雪,或红如火,或黄如蕉……走进南宁市上林县的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基地,一盆盆色彩丰富多样、形态优美各异的蝴蝶兰娇艳欲滴、争奇斗艳。

大棚外,广东亿成花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韦月银告诉记者,上林县的蝴蝶兰盛名远扬,花卉卖得特别好,其中80%销往大湾区。出口势头也很好,今年8月,有个越南客户签下8万元的订单。

上林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造就了这片得天独厚的花卉培育“沃土”。这三年,在粤桂协作机制下,深圳、南宁两市携手“搭台”,为上林县引进多家广东花卉企业落户,累计投入粤桂协作资金750万元。此外,两地还全力打造精品兰花园区,培育的精品蝴蝶兰年产值达2亿元,远销海内外,供不应求。

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的,还有河池市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150亩的火龙果种植区内,一条条碧绿的枝条上次第结着青绿小果,让人不禁向往果实成熟的丰收景象。

“火龙果每年可以结果11次左右,每年能够开花12-15次,花朵谢掉之后30-40天,果实就可以成熟并采收。”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第一书记颜勇祥说,基地辐射带动全乡8个村,尤其是带动脱贫户2163户增收。如何做到的?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每年因此获得流转租金20.4万元。另一方面,农户根据需要在基地务工“挣薪金”。2022年是火龙果管护重要时期,基地带动80人务工,发放务工工资约54.24万元。此外,基地建成后,归全乡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共同所有,有收益后每年平均分成。

接好农业的“地气”,农民生活有“底气”。在粤桂协作中,广西注重引进广东先进经营理念,聚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用好当地的物产资源、自然风光、村落资源,选择合适的产业类型、发展方向,把当地特色产业做优做强,由脱贫村自主经营长期受益项目,从而实现可持续增收目标。

上林县花卉产业园

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为县域经济补链延链强链

近年来,广东、广西两省(区)通过壮大特色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畅通市场销售链、打造高效服务链,以规模化和园区化赋能基地建设,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县域经济补链延链强链。

位于右江河谷的深百众创产业园,由深圳标准促进会、金晋集团等深圳农业龙头企业在园区配套生产基地中认定多个供应链示范基地,包括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深圳市“菜篮子”基地、4个供深示范基地、6个“圳品”基地,产业链比较完整。

记者来到入驻园区的第一家企业——领航集团果天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是田阳规模最大的水果加工企业。粤桂协作资金投入4748万元,为企业“量身定制”标准厂房面积11.15万㎡,项目一期在企业入驻后仅4个月就开始投产,二期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们主要从事芒果与其他果蔬的应用研发及食品深加工,每年收购周边芒果果农二级果超3万吨,年均直接带动农户增收6000万元”,领航集团果天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常务经理何翔说,目前公司在岗的固定员工已超过1000人,薪酬普遍能拿到四五千元,在芒果季用工高峰期可带动2000个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

只有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全产业链条,才能保证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目前,在粤桂协作资金的持续投入下,深百众创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但入驻企业以特色水果加工为主,为进一步拓展园区农产品加工领域“产业链”,产业协作不断深化,三年来连续引进广西深百情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田阳新灏安木业有限公司等东部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将加工领域扩大到大宗农副产品和林木产品。

激活乡村产业新业态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房屋排列有序,道路整洁宽敞。一旁的田地里,村民头戴草帽、脚穿水鞋,躬身劳作,熟练地把一根根红艳艳的辣椒码在身旁……在百色市田阳区坡洪镇新建村,不仅承载着乡村绿色发展的新希望,更寄托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激活乡村产业新业态。新建村将乡村元素、传统农业与大数据融合,形成健康养老和现代农业等新业态。

田阳区坡洪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苏光建说,2023年,粤桂协作财政资金投入1100万元,建设新建村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和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以打造供深、“圳品”“菜篮子”基地为目标,利用深圳信息产业优势,建设田阳“智慧设施农业”“数字乡村”试点。

据了解,项目通过流转村集体土地750亩,将小块并大块田地建设,推行“稻+菜”轮作耕作模式,各种农作物连片种植、统一管理,创新探索“1+1+5+N”(1家龙头企业+1个村级集体+5家以上供应链企业+企业、群众、村级集体等多方受益)共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引进深圳市亿农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一粒米、一片菜”推动特色农业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发展之路。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还有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百马村第一书记杨荣良告诉记者,2022年以来,巴马县投入乡村振兴衔接和粤桂协作资金3700多万元,其中粤桂协作资金2135万元,实施田园综合体产业道路提升、村屯污水集中处理、蔬菜温室生产大棚、产品分拣冷链仓储建设等项目,补齐综合体农产品加工、物流等短板弱项,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如今,项目通过深化粤桂协作,利用广东资金发展“供湾区”有机蔬菜、富硒农产品等产业,出产的优质农产品返销往湾区,实现东西互动、粤桂相辅,成为粤桂产业协作的示范样板,也使当地村集体、群众得到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勤快一点,我每个月在这能拿到3000块钱!”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百马村村民杨乐一脸喜气洋洋,“自从搞了康养产业园,收入提高不说,村里的路宽了,灯亮了,环境更好了!”

还是那块地,如今却不再贫瘠,变身康养融合的景区;还是那些村民,却有了新的身份,在家门口当起“上班族”……在“变”与“不变”当中,粤桂产业协作的各村镇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塑美丽村庄新面貌,种下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王雯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明 方慕冰 郑思/文 李忠 姜鑫/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